【題目】圖1為新疆平面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完成下列問題。
(1)寫出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稱:河流A是 , 山脈B是。
(2)如圖2從M點到N點作一地形剖面圖,甲、乙、丙中正確的是(填代號)。
(3)新疆位于我國地勢的第階梯上,地形的主要特征是。
(4)新疆突出的自然環境特征是 , 是新疆主要的農業區。
(5)新疆的瓜果特別甜,最主要原因是。
(6)將本區的能源資源通過管道輸往上海等地的是工程。
【答案】
(1)塔里木河;天山
(2)甲
(3)二級;三山夾兩盆
(4)干旱;綠洲
(5)晝夜溫差大
(6)西氣東輸
【解析】(1)A是塔里木河,全長2 176千米,是我國最長的內流河。這條河流位于我國干旱地區,流經塔里木盆地北部。河流的水源主要來自北部天山和南部昆侖山的冰雪融水。B是天山山脈,橫亙新疆中部,把新疆分為南北兩部分,天山以南為南疆,天山以北為北疆。(2)如圖2中甲,新疆地形以山地和盆地為主,自北向南依次是阿爾泰山脈、準噶爾盆地、天山山脈、塔里木盆地和昆侖山脈,構成“三山夾兩盆”的地形特點。(3)新疆位于我國地勢的第二級階梯上,以山地和盆地為主,自北向南依次是阿爾泰山脈、準噶爾盆地、天山山脈、塔里木盆地和昆侖山脈,構成“三山夾兩盆”的地形特點。(4)新疆地處內陸,遠離海洋,年降水量表現出由東向西逐漸減少的態勢。新疆的東部和南部降水甚少,吐魯番盆地西部的托克遜年降水量僅5.9毫米,是全國降水最少的地方。總的來說,干旱是本區自然環境的主要特征。水源條件成為制約西北地區發展農業生產的主要因素。在天山山麓及塔里木盆地和準噶爾盆地的邊緣地帶,依靠高山冰雪融水的灌溉,分布著較多的綠洲農業區,新疆的城市、人口和交通主要分布在這里。(5)在新疆沙漠綠洲里,白天日照充足,熱量豐富,植物光合作用效率很高;到了夜晚,驟然降溫,大氣和土壤中的熱量迅速散失,植物進入“休眠”狀態,自身呼吸作用大幅度減弱,白天借助于光合作用所形成的養分得以有效積累,從而使瓜果的質量大為提高。(6)西氣東輸工程包括天然氣資源開發、輸氣管道鋪設、城市管道和工業利用等相關工程。工程將鋪設兩條直徑1.5米的主干輸氣管道,西起新疆塔里木的輪南氣田,往東直通南京、上海,成為橫貫中國的能源大動脈。
所以答案是:(1)塔里木河;天山;(2)甲;(3)二級;三山夾兩盆;(4)干旱;綠洲;(5)晝夜溫差大;(6)西氣東輸。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高緯度地區的房屋墻體厚實,室內有壁爐、窗戶小而且屋頂大多高聳,原因是( )
A. 炎熱多雨 B. 寒冷多雨雪 C. 溫暖干燥 D. 溫暖多雨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西北地區略圖,回答問題。
(1)圖中①是___________(山脈),大致是我國________毫米等降水量線經過的地方。
(2)圖中從A→B→C降水量逐漸減少,其主要的影響因素是( )
A.緯度位置 B.海陸位置 C.海拔高度 D.植被類型
(3)圖中D處是我國最大的沙漠__________________沙漠,該區域居住的少數民族主要以___________族為主.
(4)圖中A省區灌溉農業發達,是我國最大的_________(纖維作物)產區,制約當地農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是 _________ 缺乏,為了農業灌溉,很早以前這里的人們就修建了一種叫“____________”的飲水工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面是小丹同學與好朋友小雪在QQ上的聊天內容,你認為不可信的是
A.去西藏旅游應帶上防曬霜
B.寒假去哈爾濱能看到巧奪天工的冰雕
C.暑假去北京旅游要帶上雨具
D.在海南可以吃到黎族同胞種植的蘋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我國省級行政區劃,敘述正確的是( )
A.22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3個特別行政區
B.23個省、4個自治區、5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
C.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
D.24個省、4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亞洲輪廓圖,回答下面小題。
【1】亞洲大部分位于五帶中的
A. 熱帶 B. 南溫帶
C. 北溫帶 D. 北寒帶
【2】去年暑假期間,小明到亞洲的ABCD四個不同的地方旅游。回校后他描述了四個地方的所見所聞。你對他如下的描述,認為不可信是的
A. 我登上了A處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B. 我游覽了B處目前人口居世界第二位的國家——印度
C. 我去了C處看到了陸地最低點——死海
D. 我到了D處走訪了有“火山國”之稱的——印度尼西亞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