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世界大多數農作物和動植物都能在我國找到適合生長的地區,是因為我國( )
A.季風氣候顯著 B.夏季普遍高溫
C.氣候復雜多樣 D.雨熱同期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國家之間既有相同點,也有差異性。讀兩國輪廓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兩國相同的地理特點是( )
A. 都被南回歸線穿過
B. 居民以白色人種為主
C. 都是所在大洲面積最大的國家
D. 地形自西向東分為三大地形區
【2】乙國被稱為“世界辦公室”,與此稱謂相關的是( )
A. 熱帶季風氣候,盛產小麥和水稻
B. 服務外包產業發展迅速
C. 人口眾多,世界第二人口大國
D. 西南季風不穩定,水旱災害頻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4年2月8日,中國第四個南極科學考察站“泰山站”正式建成開站。讀圖“南極部分科考站分布”,完成下列問題。
【1】下列有關南極地區的敘述,錯誤的是( )
A.位于地球最南的地區 B.淡水資源儲藏豐富
C.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區 D.代表動物是北極熊
【2】我國南極科學考察隊要克服的惡劣氣候是( )
A.酷寒、干燥 B.颶風、暴雨 C.暴雨、雷電 D.臺風、寒潮
【3】下列四地不會出現極晝、極夜現象的是( )
A.長城站 B.中山站 C.泰山站 D.昆侖站
【4】我國在南極建立科學考察站一般選擇在2月份,其主要原因是此時南極地區( )
A. 為雨季,風力較小 B. 為旱季,降水較少
C. 為暖季,白晝時間長 D. 為涼季,冰雪大量消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東北地區的敘述錯誤的是 ( )
A、包括黑、吉、遼三省
B、占中國陸地總面積的8.2%
C、南北大約跨10度
D、位于中國東北部,地處東北亞的核心位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某中學地理興趣小組擬探究“亞歐大陸氣候類型分布模式”,下面是該小組的探究程序,請你與該小組一道完成探究過程.
探究主題:亞歐大陸氣候類型分布模式
探究資料:
嘗試探究:
(1)緯度位置對氣候類型的影:赤道地區為熱帶雨林氣候.
(2)海陸位置對亞歐大陸中緯度地帶氣候類型的影響:大陸西岸:北緯30°﹣40°為A ____________氣候;北緯40°﹣60°為B ____________氣候.大陸中部:溫帶大陸性氣候.大陸東岸:北緯35°﹣55°為C ____________氣候.
歸納總結:氣候類型的分布,可以從緯度、海陸等等方面分析.
拓展延伸:
(1)下圖為某洲氣候類型分布,請根據亞歐大陸氣候類型分布模式圖判斷:
①____________氣候,② ____________氣候
(2)該大洲東部與亞洲東部相比,季風特征不顯著,試分析其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有關我國人口特點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B.人口基數大,人口增長快
C.人口分布不均,東部多西部少
D.秦嶺﹣淮河是重要的人口分界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某學校地理小組以亞洲為例探究地形、氣候和河流之間的關系,以下是該小組探究時使用的亞洲地形簡圖和亞洲氣候類型分布圖及三個探究事例,據此回答問題:
(1)讀圖歸納:
歸納1:讀亞洲地形簡圖,從你從宏觀上歸納由A到B的地勢特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歸納2:讀亞洲氣候類型分布圖,歸納亞洲氣候特點(至少兩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推理:
事例1:在亞洲氣候類型分布圖中,C地氣溫比D地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
事例2:俄羅斯的鄂畢河干流水量豐富,水流比較平穩,結冰期長,時有凌汛現象發生,請按照下列提示,分析地形和氣候對鄂畢河干流上述水文特征的影響.
地形的影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氣候的不利影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事例3:亞洲的許多大河,上游流經山區的地方流速快,多峽谷,下游流速緩慢,多平原.這種現象表明 _______________(自然因素)對地形有塑造作用.
(3)探究結論:
通過上述探究,該小組得出四個結論:①地形對氣候有影響;②地形對河流有影響;③氣候對河流有影響;④河流對地形有影響.
參考以上結論,將地形、氣候、河流三個詞語按相互關系填寫在方框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