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我國四大地理區域圖”,完成下列要求
(1)圖中陰影部分是我國的(區域),年降水量多在毫米以下.
(2)當A地盛行西南季風時,C地的氣候特征是 .
(3)在我國四大地理區域中,氣候高寒、人口稀少的是地區;受海洋影響最大,以水田為主,全國最重要稻米產區是地區.
(4)圖中B與C兩地之間的界線是我國一條重要的地理分界線,請歸納、(至少兩點).
【答案】
(1)西北地區;400
(2)炎熱多雨
(3)青藏;南方
(4)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的分界線;水田與旱地的分界線
【解析】解:讀圖分析可知:(1)依據位置,圖中陰影部分是我國的西北地區,年降水量多在400毫米以下.(2)當A地云南省盛行西南季風時,C地華北平原為夏季,氣候特征是炎熱多雨.(3)在我國四大地理區域中,氣候高寒、人口稀少的是青藏地區;受海洋影響最大,以水田為主,全國最重要稻米產區是南方地區.(4)圖中B與C兩地之間的界線是秦嶺﹣淮河一線,該線是我國一條重要的地理分界線,在它的南北兩側,自然環境、地理景觀和居民的生產生活習慣有明顯的差異.秦嶺﹣淮河主要是:四大區域中,南方與北方地區的分界線;一月份0℃等溫線通過的地方;800mm等降水量線通過的地方;溫度帶中,暖溫帶與亞熱帶分界線;干濕地區中,濕潤區與半濕潤區分界線;溫帶季風氣候與亞熱帶季風氣候分界線;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分界線;水田與旱地的分界線;河流有冰期與無冰期的分界線;兩年三熟與一年兩熟的分界線;水稻、小麥的分界線;亞熱帶常綠闊葉林與溫帶落葉闊葉林的分界線等.所以答案是:(1)西北地區;400;(2)炎熱多雨;(3)青藏;南方;(4)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的分界線;水田與旱地的分界線.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結合材料與已學知識,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1:2016年5月6日強降水量分布圖(見圖)
材料2:中央氣象臺預計,今天(2016年5月6日)起至10日,南方大部分自西向東、自北向南將先后出現達到暴雨局地大暴雨天氣過程.
(1)這次強降雨主要分布在地區.圖中出現暴雨的四川、湖南、江西的簡稱依次是 . 受強降雨的影響,這些地區可能會出現(氣象災害)和(地質災害)等災害.
(2)圖中ABCD四地都有發達的產業部門是 .
(3)C地區人口城市、工農業集中分布在 , 該地區經濟發展特點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圖,回答問題。
(1)寫出圖中字母所表示的大洲和大洋的名稱:
A________,D________。
(2)北回歸線穿過的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有________。
(3)七大洲中,面積最大的是________洲,緯度最高的是________洲。
(4)歐洲居民主要是________人種,撒哈拉以南非洲是________人種的故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災害來臨時,個人采取的防災措施,正確的是
A.泥石流來臨,向地勢低處跑 B.地震來臨時,迅速跳樓逃生
C.臺風來臨時,關閉門窗 D.干旱災害時,減少飲水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蘇伊士運河”圖,完成下列題目.
(1)填注蘇伊士運河南北端的兩個港口城市.
① ,② .
(2)蘇伊士運河建成通航于 年,全長193.5千米.
(3)蘇伊士運河溝通了 海和海, 洋和 洋,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大運河之一.
(4)運河開鑿以前,亞洲去歐洲的海輪需繞道 ,多 千米的航程.
(5)蘇伊士運河全部從領土上通過,但運河曾長期被英法帝國主義霸占,1956年才收歸國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兩極地區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圖中字母所代表的大陸或島嶼:A;B。
(2)當我國科考隊員前往南極地區科考時,迎接他們的“南極小主人”(代表性動物)是。
(3)南極地區平均海拔2350米,而冰層厚度便達兩千多米,因此被稱作“高原”,氣候嚴酷,除了酷寒和烈風凌冽外,還因極度干燥而被稱為“白色”。
(4)近年來,北極地區的“白色”面積在逐漸減少,“藍色”面積卻不斷擴大,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是
A.臭氧層空洞
B.全球氣候變暖
C.板塊的運動
D.海水鹽度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京津冀都市圈區域規劃圖及文字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1)京津冀都市圈中,與天津同屬直轄市的是 , 該城市主要的城市職能是 .
(2)與北京、石家莊相比,天津和秦皇島位置上的優勢是 .
(3)天津在京津冀都市圈中,應大力發展等先進制造業以及等現代服務業.(各列舉一項)
(4)建設現代化農業基地應該是(省區)的重點發展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