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我國四大地理區域圖,完成下列要求.
(1)A、B、C是四大地理區域之間的界限,確定A界線的主導因素是 .
(2)①②③三條河流中,一年中有兩個汛期的是 (填河流名稱); (填河流代號)河流沿岸形成了我國工農業最發達的地區.
(3)甲區域天然植被的變化規律是 ,這種變化是由于氣候要素中的 的變化導致的,影響該要素變化的主要因素 .
(4)a所在省區的主要優勢纖維作物是 ,請分析此省區種植該作物的主要氣候原因。
【答案】(1)降水
(2)松花江; ③
(3)自西向東,由草原到荒漠草原到荒漠;降水;海陸位置
(4)長絨棉;溫帶大陸性氣候,光照充足,夏季氣溫高,熱量充足,晝夜溫差大.
【解析】
我國幅員遼闊,自然環境復雜多樣,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區域.在中國地圖上,把秦嶺﹣淮河線、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和青藏高原邊緣線這三條重要的地理界線結合起來,并根據實際情況作一定的調整,就把我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區域,即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讀圖分析可知:
(1)A為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B為青藏高原邊緣線、C為秦嶺﹣淮河線,是四大地理區域之間的界線,A界線是西北地區和北方地區的分界線,確定的主導因素是降水.
(2)依據位置,圖中①為松花江,②為黃河,③為長江;三條河流中,一年中有兩個汛期的是①松花江,春季冰雪融水多,夏季降水豐富,因此形成春汛和夏汛兩個汛期.③長江是我國的第一大河,水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長度最長,由于長江具有灌溉、水運、水能資源等條件,使河流沿岸形成了我國工農業最發達的地區.
(3)依據位置,圖中甲為西北地區,該地區天然植被的變化規律是:自西向東,由草原到荒漠草原到荒漠;這種變化是由于氣候要素中的降水的變化導致的,降水越少,植被越稀疏,影響該要素變化的主要因素海陸位置,由于距海越來越遠,降水量由東向西逐漸減少.
(4)依據位置及輪廓,a所在省區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由于該地區氣候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光照充足,夏季氣溫高,熱量充足,晝夜溫差大,棉花的生長期長,所以其主要優勢纖維作物是長絨棉.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下面地區與其對應的美稱之間連上直線。
A.香港________a.”亞洲天然植物園”
B.寧夏平原________b.“天府之國”
C.四川盆地________c.“魚米之鄉”
D.臺灣島________d.“塞上江南”
E.長江中下游平原________e.“東方明珠”
F.青藏高原________f.“世界屋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長江流域圖及其相關的資料圖,回答下列問題.
(1)A﹣E五條南北鐵路線中, (填鐵路線名稱)經過南昌.
(2)長江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 (填“上”“中”或“下”)游.
(3)我國商品糧基地眾多,圖中代號④代表的是 商品糧基地,試從氣候方面分析其形成原因。
(4)由右圖可總結得出,上世紀90年代,長江流域的森林覆蓋率和湖泊面積均比50年代 (填“增大”或“減小”),而水土流失面積則比50年代 (填“增大”或“減小”),造成這種現象的人為原因主要是 ,這給中下游河段帶來的影響主要有 .解決問題的主要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a)為某校地理小組設計的校園景觀指示牌,圖(b)為校園圖局部。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圖中校訓碑位于老校門的
A.西南方向B.正東方向
C.西北方向D.東南方向
【2】圖中甲處為景觀指示牌,牌中①處對地理園方位指示正確的是
A. 350米B. 350米C. 350米D. 350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我國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圖和四城市降水量逐月分配圖”,讀圖完成各小題。
【1】我國非季風區是指( )
A.冬、夏季風均難以到達的地區B.夏季風難以到達的地區
C.冬、夏季風均能到達的地區D.冬季風難以到達的地區
【2】四城市中,年降水量最豐富的是( )
A.銀川B.哈爾濱C.拉薩D.武漢
【3】四城市降水量逐月分配的共同特點是降水集中在( )
A.夏秋兩季B.秋冬兩季C.冬春兩季D.春夏兩季
【4】四城市年降水總量的變化反映了我國年降水量空間分布特點,表述最佳的是:我國年降水量( )
A.由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B.由南向北遞減
C.以銀川市為中心向四周遞增D.由東向西遞減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