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地理實踐)長江經濟帶研學行.
背景資料:長江是我國第一大河,它自西向東橫貫我國中部,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關系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某中學研學小組以“長江經濟帶的可持續發展”為研究課題,利用寒假期間,進行研學旅行。下圖分別示意長江水系圖、長江流域不同年代統計圖。
研學旅行活動一:初識長江
(1)據長江水系圖,判斷長江屬于 (內流河/外流河)。
(2)研學小組到達甲河段時,發現長江 (有/無)結冰現象,請簡要分析其原因。
研學旅行活動二:生態之美
(3)在乙(荊江)河段,研學小組聽當地人講解,歷史上此地多發洪澇災害。請幫助研學小組完成下面“荊江洪澇災害成因分析”知識結構圖。
(4)研學小組從收集到的“長江流域不同年代統計圖”中發現,長江流域森林覆蓋率 ,水土流失面積 。長江的洪澇災害和人類活動密切相關,現在我們堅持長江流域“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研學旅行活動三:建設之美
(5)研學小組在丁地游覽了世界最大的水利樞紐—三峽,請從地形方面,簡要分析在此處建設三峽水電站的原因。
研學總結:發展之美
(6)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走 發展的道路。
【答案】(1)外流河;
(2)無、流經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最低氣溫在0攝氏度以上。
(3)減緩、淤積、抬高、夏季
(4)降低、擴大;
(5)流經階梯交界處,水能資源豐富;
(6)可持續。
【解析】
長江是我國流程最長、流域面積最廣、流量最大的河流,發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自西向東經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和長江中下游平原后,注入東海。
(1)由長江水系圖可以看出,長江水最終注入太平洋,屬于外流河水系。
(2)長江的甲河段處是長江下游地區,這里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最低氣溫在0攝氏度以上,終年無結冰現象。
(3)荊江河段由于地勢平坦,河水流速減慢,導致泥沙淤積,河道彎曲,使河床抬高,加上降水集中在夏季,洪澇災害頻繁。
(4)由圖可知,長江流域的森林覆蓋率在下降,水土流失面積在擴大。
(5)三峽水電站地處巫山附近,該地區處于階梯交界處,地勢落差大,水能資源豐富。
(6)長江是我國最長的河流,推動長江的發展,必須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足跡遍及現在的21個省份,《徐霞客游記》開篇之日(5月19日)被定為中國旅游日。讀“徐霞客旅行路線”、“中國溫度帶分布”圖,完成下面小題。
【1】徐霞客考察了廣西、貴州、云南后,對這一帶地貌描述為“峭峰離立,分行競穎”。這說明當地的地形特點是
A.雪山連綿,冰川廣布B.地勢低平,河網稠密
C.地形崎嶇,多喀斯特地貌D.千溝萬壑,支離破碎
【2】徐霞客游歷到云南騰沖一帶,描述當地建筑為“架竹為巢,下畜牛豕,而上托爨臥(燒火和睡覺的地方)”。這種建筑反映了當地的氣候特點為
A.降水豐富B.干旱少雨C.四季分明D.氣候寒冷
【3】徐霞客游歷過的我國東部地區主要位于
A.熱帶和亞熱帶B.亞熱帶和暖溫帶
C.暖溫帶和中溫帶D.中溫帶和寒溫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日本多火山地震,主要原因是地處( )
A.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交界地帶
B.太平洋板塊和印度洋板塊交界地帶
C.亞歐板塊和非洲板塊交界地帶
D.美洲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交界地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4年有些游客去歐洲的挪威看峽灣風光景觀的觀賞最佳做法是( )
A.置身其中,乘船游覽
B.選擇觀賞的角度
C.把握好觀賞的時機
D.在位置較高處俯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8年2月7日,中國第五個南極科學考察站一一羅斯海新站正式選址奠基。讀圖,回答下面小題。
【1】羅斯海新站選址奠基時,可能遇到的困難是( )
A. 酷寒、烈風B. 缺少淡水資源
C. 此時處于極夜D. 正值雨季,多暴雪
【2】下列關于我國五個南極科學考察站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都有極晝極夜現象
B. 羅斯海新站所處緯度最低
C. 最靠近南極點的是昆侖站
D. 羅斯海新站位于中山站的西北方
【3】南極大陸旅游注意事項:登陸衣物用具全部吸塵;必須穿用船上統-的鞋子登陸,登陸前對鞋子進行消毒,回船時要踩過消毒池;拍照時,包不可以放地上;不可踩踏植物,旅游注意事項主要反映出南極地區( )
A. 生態環境脆弱,易被破壞
B. 動植物資源豐富
C. 南極地區降水稀少
D. 氣候寒冷,旅游者易感冒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