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下圖,回答:
(1)寫出A的地理坐標:A_______________
(2)A點位于東西半球中的_______________半球,B點位于南北半球中的_______________半球。
(3)A點位于高、中、低緯中的_______________緯,B點位于五帶中的______________帶。
【答案】
(1)(60W 15S)
(2)西,南
(3)低,南溫帶
【解析】
試題分析:
(1)由經線和緯線相互交織所構成的網絡叫做經緯網,利用經緯網可以確定地球表面任何一個地點的位置。在經緯網上,經線的度數叫做經度,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東增大,就是東經,用符號E表示,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經,用符號W表示;緯線的度數叫緯度,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緯,用符號N表示,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緯,用符號S表示。據圖可知:A點的坐標是(15°S,60°W)。
(2)我們以赤道為界將地球劃分為南北半球,赤道以北為北半球,以南為南半球;我們通常以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為界將地球劃分為東西半球,20°W以東、160°E以西為東半球,20°W以西、160°E以東為西半球。據圖可知:A點位于西半球,B點位于南半球。
(3)我們以30°、60°緯線為界將地球劃分為高、中、低緯地區,0°~30°為低緯度地區;30°~60°為中緯度地區;60°~90°為高緯度地區;習慣上,人們根據各地獲得太陽光熱的多少,以及是否有太陽光線的垂直照射、是否有極晝和極夜現象,將地球表面劃分為五個溫度帶,其中,回歸線之間的區域有太陽直射現象,為熱帶;極圈以內的區域有極晝極夜現象,為寒帶;回歸線和極圈之間的區域既無太陽直射有無極晝極夜現象,為溫帶。據圖可知:A點位于低緯,B點位于南溫帶。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有關我國地理位置的敘述,正確的是( )
A.位于東半球,跨南北半球
B.領土最北端在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相交處
C.大部分位于熱帶地區,緯度較低
D.西靠亞歐大陸,東臨太平洋,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如圖),回答問題。
(1)寫出圖中字母代表的相應地形部位的名稱:
A;B。
(2)A地與D地的相對高度約為米;同一時間測得A、D兩地的氣溫相比,地氣溫更高。
(3)C地位于D地的方向;若測得C、D兩地圖上距離約2厘米,兩地實際距離是千米。
(4)某徒步旅行者在此山區迷路,當他發現一條小溪時,果斷沿著小溪向下游前進,擺脫困境。請解釋這種做法的合理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位于我國地勢的第二、三階梯分界線上,東北一西南走向,又是華北平原和黃土高原分界線的山脈是( )
A.大興安嶺 B.太行山 C.昆侖山 D.天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圖回答:
(1)從東西半球看,亞洲主要位于 ___半球;從南北半球看,主要位于___半球;
(2)從地球五帶的劃分看,大部分地處 _____帶;
(3)從海陸位置看,東面臨E ____洋、北面臨G____洋、南面臨F ___洋,西與A ___洲相連,西南以C ___運河與B ___洲為鄰,東隔 ____海峽與D ____洲相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完成下題。
(1)從歐洲各國傳統民居中墻壁厚度的變化可以看出,這里的氣候自西向東( )
A.年降水量逐漸減少
B.大陸性逐漸增強
C.晝夜溫差逐漸變小
D.海洋性逐漸增強
(2)造成這種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
A.人工改造
B.緯度位置
C.海陸位置
D.地形起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