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山脈① ②③屬于季風區和非季風區分界的是 。
(2)山脈③東、西兩側土地利用類型不同:東側主要是 ,西側主要是 。
(3)甲、乙、丙三大高原中,水熱條件最好的是 ,甲高原所屬地區突出的主要自然特征是 。
(4)右側是我國東部某地等高線圖。該地的地形類型主要有 ,根據因地制宜的原則,從A、B、C、D四地任選一項,說明其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
(5)說明E地成為城鎮的優勢條件。
【答案】(1)③
(2)旱地(或耕地) 草地
(3)乙 高寒
(4)丘陵(或平原);A地發展林果業,B地種植花卉蔬菜,C地發展水產養殖, D地發展海水養殖
(5)地勢平坦;水源豐富;交通便利等
【解析】(1)我國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分界線,由東北向西南大致為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讀圖可知:① 太行山,②喜馬拉雅山,③大興安嶺,屬于季風區和非季風區分界線的山脈是③大興安嶺;
(2)山脈③大興安嶺東、西兩側分別是東北平原和內蒙古高原,其土地利用類型不同:東側主要是 耕地 ,西側主要是草地;
(3)甲是青藏高原、乙是云貴高原、丙是黃土高原,三大高原中,云貴高原由于緯度低,所以水熱條件最好,甲高原由于海拔較高,所屬地區突出的主要自然特征是高寒;
(4)圖2是我國東部某地等高線圖,該地的地形類型主要有丘陵,根據因地制宜的原則,從圖中看出A地海拔較高,坡度大,可植樹造林,發展林果業,B地海拔低,在河流附近,可種植花卉蔬菜,方便供應城區,C地發展水產養殖,D地在沿海附近,可發展海水養殖;
(5)根據聚落的形成與發展因素,E地發展成為城鎮的優勢是地勢平坦、水源豐富、氣候溫暖濕潤、交通便利等。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分析亞洲地圖完成
(1)以下字母所代表的大洋是:
A 、B 、C
(2)以下字母所代表的大洲是
D 、E 、F 、G .
(3)以下數字所代表的國家是:
1 2 3 4 5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一艘貨輪由B大洋駛往A大洋,航行的最短距離應經過著名的 運河。
(2)影響甲、乙兩地降水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
(3) 當印度進入雨季時,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則盛行________季風。
(4)當地球公轉到a處所處位置時,(澳大利亞的某地)正處于一年中的______。(填寫季節)
(5)①②③(甲乙)三地中,屬于人口稀疏地區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是故君子慎其獨也。”這啟示我們青少年( )
A.要做到“他律”B.自律的境界是能夠一激而就的
C.要做到“慎獨”D.規則是人們做事所依據的標準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