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從北到南,從西到東,不知從哪天起,秋的畫卷如火如荼次第展開,轉眼間就醉了大半個中國”, 下圖是《中國國家地理》編輯社策劃的“三縱一橫”四條路線尋訪秋天。
據圖完成下面小題。
【1】四條尋秋路線中,跨越了我國三級階梯的是( )
A. 路線ⅠB. 路線Ⅱ
C. 路線ⅢD. 路線Ⅳ
【2】沿路線Ⅳ尋秋的攝影師,到達甲地時最有可能看到的景象是( )
A. 大漠孤煙直B. 小橋、流水、人家
C. 千里冰封,萬里雪飄D.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3】下列四組地理區域,以山脈乙為分界線的是( )
①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 ②季風區和非季風區
③亞熱帶和暖溫帶 ④畜牧區和農耕區
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②④
【答案】
【1】D
【2】A
【3】C
【解析】
試題
【1】由圖可知,四條尋秋路線中,主要位于我國地勢的第三級階梯的是路線Ⅳ,該路線基本沿著東部平原、丘陵地帶,路線Ⅰ跨了第一、第二階梯,路線Ⅱ跨越了三級階梯,路線Ⅲ跨越了第二和第三階梯,故選D
【2】由圖可以看出,路線Ⅰ走的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西藏自治區,該路線在丙地也就是新疆境內可以看到“大漠孤煙直”的現象,這里是我國最為干旱的地區,地表以荒漠為主;其他三個現象都不可能在丙地看到,故選A.
【3】由圖可知,乙山脈是我國東西走向的重要山脈-秦嶺,該山脈是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是我國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的分界線,也是我國亞熱帶與暖溫帶的分界線,季風區和非季風區及畜牧區和農耕區的分界線不會經過于此,故選C。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電視劇《歡樂頌2》的插曲《咖喱咖喱》,成了東南亞旅游宣傳曲。過去當地酒店、餐廳、商場生意最好的時候是圣誕節,這幾年則轉向了春節。
閱讀材料和下圖,完成下面小題。
【1】根據圖文材料,以下描述正確的是( )
A. 東南亞溝通了印度洋和大西洋
B. 東南亞主要位于熱帶地區
C. 馬六甲海峽位于馬來群島和印度半島之間
D. 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的氣候類型都屬于熱帶雨林氣候
【2】東南亞的旅游業發達,吸引中國人到該地旅游的原因不包括( )
A. 東南亞有眾多島嶼,讓人們盡情享受陽光和沙灘
B. 東南亞有眾多的名勝古跡
C. 東南亞的居民大多是白種人
D. 東南亞有眾多華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北京的小明在早晨的時候打電話向遠在美國紐約的姨媽道晚安,這是因為( )
A.紐約位于西半球、晝半球
B.北京位于東半球、晝半球
C.紐約位于東半球、夜半球
D.北京位于西半球、夜半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某一國家沿 30°S 地形剖面圖,回答問題。
【1】該國家所在的大洲是( )
A. 非洲B. 南美洲C. 大洋洲D. 南極洲
【2】下列不屬于澳大利亞牧羊業發展的有利條件的是( )
A. 草原遼闊B. 氣候條件適宜
C. 人口多,羊毛、羊肉需求量大D. 沒有食肉猛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語句中,不是描述天氣現象的是( )
A.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B.北京春季溫暖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涼爽晴朗冬季寒冷有雪
C.未來24小時內,本地將有6至7級偏北風,氣溫下降6至8℃
D.東邊日出西邊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材料分析題:
亞洲眾多的人口,對資源和環境產生了沉重的壓力。人口增長了,要求生產更多的糧食。為了滿足人口最基本的糧食需求,亞洲的一些國家,一方面在山坡和干旱地帶墾荒種糧,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另一方面,在土地上連續耕種,使土地得不到休耕,土壤肥力逐漸下降。結果,糧食的產量下降。然而為了生存,人們又進一步墾殖,形成惡性循環。
1.閱讀材料,把A—F各內容,按因果關系填入下面的框圖中。
A.要求糧食生產B.開墾坡地和干旱地帶 C.糧食產量下降 D. 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嚴重E.惡性循環 F. 土壤肥力下降
2.利用下列所給內容,繪制“農業與環境良性發展結構圖”
①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長 ②發展農業技術 ③糧食需求量得以控制 ④糧食單產提高 ⑤退耕還林、還草 ⑥環境得以改善 ⑦良性循環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