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 澳大利亞是個地廣人稠的國家 B. 是世界上獨占一個大陸的國家
C. 位于印度洋與大西洋之間 D. 屬于北半球的國家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中國主要地形區分布示意圖”,完成下列問題。
(1)填寫下列地形區的名稱。
③是________盆地,④是______盆地,I是_______平原,Ⅱ是______平原,Ⅲ是______平原,A是_____高原,B是______高原,C是______高原,D是______高原。
(2)位于我國第二級階梯上的地形區有:___________。(填代號)
(3)塑造地形區Ⅱ的主力是_____。主要分布在晉、陜兩省的地形區是_______。緯度最高的盆地是_______。
(4)“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描寫的是(____)
A.塔里木盆地 B.柴達木盆地 C.四川盆地 D.準噶爾盆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長江流域略圖,回答下面小題.
(1)關于圖中的地理事物的名稱,正確的是( )
A.①山脈一巴顏喀拉山
B.②城市一重慶
C.⑧水利樞紐一三門峽
D.④河流~湘江
(2)長江干流上甲、乙兩處的差異是( )
A.甲處流速較慢
B.乙處流量較小
C.甲處水能蘊藏量較豐富
D.乙處有結冰期
(3)圖中穿越長江鐵路線是( )
A.京滬線
B.京九線
C.京廣線
D.成昆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澳大利亞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的原因,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對外聯系便利 B. 氣候溫暖濕潤
C. 熱帶雨林廣布 D. 英國移民首先到達這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湖南衛視的綜藝欄目《爸爸去哪兒》,最后一站是“去東北看雪吧”。
材料二:圖甲為“東北部分地區多年平均雪期(從當年初雪日到次年終雪日的天數)的空間分布”圖,圖乙為“東北地區”圖。
(1)到東北去看雪選擇最適應的季節是________。
(2)圖甲中多年平均雪期由南向北空間分布的變化規律是________,主要影響因素是________。
(3)下列有關圖乙中山脈走向說法正確(____)
A.①③山脈走向相同,均為東北—西南走向
B.①②山脈走向相同,均為南北走向
C.②③山脈走向相同,均為西北—東南走向
D.②山脈走向與眾不同,呈東—西走向
(4)結合甲、乙兩圖,分析歸納同緯度地帶山地雪期比平原地區________(長/短)。山地最適宜的土地利用類型是________。
(5)圖乙中A地區是我國的________平原,該平原是我國機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糧最多的糧食生產基地,請從社會經濟角度說明形成的有利條件。________(至少兩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臺灣省地圖,回答下列問題。
(1)填出圖中地理事物的名稱:島嶼:①________,②________。海峽和海洋: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
(2)臺灣最大的城市A是________(填名稱),大陸距臺灣最近的省會是福州,其表示的字母是________(填C或D)。
(3)圖中E、F兩處降水較多的是________處,原因是_________。
(4)臺灣島西部地形主要為________,盛產稻米和甘蔗,所以有“________”和“________”之稱。
(5)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臺灣重點發展了出口加工工業,形成了“________”經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臺灣省示意圖和珠江三角洲地區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兩個地區發展經濟具有共同的優勢:南臨________,海上交通便利。
(2)兩個地區都有一條特殊緯線________穿過,熱量充足。
(3)臺灣西部平原土壤肥沃,盛產水稻,有________之稱。西隔臺灣海峽與________省相望。
(4)珠江三角洲地區與港澳地區的合作,形成了________的區域經濟合作模式。
(5)圖中城市A是________;B是特別行政區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防災減災的說法,正確的是( )
A.通過災害預報,可以阻止自然災害的發生
B.地震發生時,應該躲在家里不要出門
C.自然災害發生時,采取適當方法可以有效避災
D.減災防災是大人們的事情,與我們無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