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圖中字母代表的島嶼是C________,離臺灣島最近的省D簡稱是________。水域A屬于________海。
(2)臺灣省特有樹種________,分析其森林資源豐富的原因。_______
(3)臺灣著名旅游景點有________,臺灣被稱為祖國的寶島,請列舉一例。______
(4)列舉臺灣發展經濟的有利條件。______
【答案】釣魚島 閩 東 紅檜 氣候溫暖,降雨充沛 中正紀念堂,淡水漁人碼頭,日月潭等 臺灣有“海上糧倉”“東方甜島”“水果之鄉”等美名 豐富廉價的高素質勞動力;優越的自然條件,海島多港口,交通運輸便利等
【解析】
(1)臺灣位于我國東南部,圖中字母代表的島嶼是C釣魚島,離臺灣島最近的省D福建省簡稱是閩。水域A屬于東海。
(2)紅檜是臺灣特有的樹種,其森林資源豐富的原因灣中部山脈,海拔高,植被垂直地帶性分布明顯,地處熱量豐富的熱帶亞熱帶,山麓熱量充足(氣候溫暖,降雨充沛 所以森林資源豐富)。
(3)臺灣著名的旅游景點有中正紀念堂,淡水漁人碼頭,日月潭;臺灣有“海上糧倉”“東方甜島”“水果之鄉”等美名。它的山嶺上,林木茂密,四季常青;地下有幾十種礦產。臺灣四周還有豐富的海產品和海底礦藏。是祖國的寶島。
(4)臺灣發展經濟的有利條件:豐富廉價的高素質勞動力;優越的自然條件,海島多港口,交通運輸便利等。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是聯合國政府間談判委員會就氣候變化問題達成的公約,閱讀“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分布圖”(圖甲)和“部分氣候資料圖”(圖乙),回答下列問題。
(1)B氣候主要分布在_____(緯線)附近,亞洲分布最廣的氣候類型是_____(填字母)。
(2)C氣候主要分布在_____(緯線)穿過的大陸內部和大陸西岸,該氣候的主要特點是_____。
(3)D氣候分布最廣的大洲是_____,該氣候年降水量的分布特征是_____。
(4)圖中B、C、D三種氣候的共同特征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回答下面小題。
【1】下列對澳大利亞農業與自然條件的關系,敘述正確的是( )
A.東南沿海氣候濕潤,多人工草場,生產穩定
B.中部平原地表無水,多人工灌渠,生產穩定
C.西部高原降水充足,多天然草場,生產穩定
D.東部山地降水稀少,多人工梯田,生產穩定
【2】20世紀70年代以來,澳大利亞采礦業和冶金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有所下降,其原因最可能是( )
A.礦產儲量不足,品質不佳開采難度大
B.礦產資源的開采效率和利用效率很低下
C.在資源開發過程中不注意生態環境保護
D.服務業發展迅速,成為了新的經濟支柱
【3】下列有關澳大利亞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獨占一塊大陸
B.有古老的動植物
C.西部高原的海拔比東部山地的高
D.礦產資源豐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完成相應問題。
(1)寫出圖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山脈①________;地形區③________,河流④________。其地形分布特點是________
(2)東北是我國最大的商品糧基地,分析這里相對于長江三角洲成為商品糧基地的優勢條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東北地區氣候特征為________,這里傳統民居具有房頂坡度大的特點,說出這與自然環境的關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看“伊春市工業結構(2010年)”圖,分析形成該特點的條件________。東北三省的工業分布具有________的特點。總結東北工業基地的發展條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氣候特點或現象與其主要影響因素對應正確的是( )
A.青島避暑勝地﹣﹣地形因素
B.南北半球季節相反﹣﹣地球的運動
C.山前桃花山后雪﹣﹣緯度位置
D.海南島終年如夏﹣﹣海陸位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地球上晝夜分布示意圖(陰影部分表示黑夜),請據圖回答下面小題。
【1】A地的季節是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2】此時,A地的晝夜長短狀況是
A.晝長夜短B.晝短夜長
C.晝夜等長D.無法判斷
【3】圖示季節,下列現象在A地可能出現的是
A.同學們穿著短袖衣衫上學
B.大地白雪皚皚
C.正午房屋的影子在一年中最短
D.雷雨天氣經常發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