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豎版世界地圖以嶄新的視野展示世界.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甲、乙、丙、丁位于北半球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乙點所在的經緯度位置是( 。
A. (30°S,105°E) B. (30°S,105°W)
C. (30°S,75°E) D. (30°S,75°W)
【3】甲、乙、丙、丁對應的地理區域,正確的是( 。
A. 甲﹣南美洲 B. 乙﹣太平洋 C. 丙﹣南極洲 D. 丁﹣印度洋
【答案】
【1】A
【2】C
【3】C
【解析】試題分析:
【1】根據圖中大洲的輪廓以及大洲、大洋的分布情況可知:圖中甲是北美洲;乙是被亞洲、非洲、南極洲、大洋洲包圍的印度洋;丙是位于南極點附近的南極洲;丁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其中,北美洲全部位于北半球,印度洋跨南北半球,南極洲完全位于南半球,太平洋跨東西半球和南北半球.
故選:A.
【2】由經線和緯線相互交織所構成的網絡叫做經緯網,利用經緯網可以確定地球表面任何一個地點的位置.在經緯網上,經線的度數叫做經度,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東增大,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經;緯線的度數叫緯度,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緯,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緯,據此讀圖可知,乙點的緯度是30°S;其所在經線與150°W組成經線圈,根據經線圈的特點可知,乙點的經度為75°E.根據題意選C。
【3】根據圖中大洲的輪廓以及大洲、大洋的分布情況可知:圖中甲是北美洲;乙是被亞洲、非洲、南極洲、大洋洲包圍的印度洋;丙是位于南極點附近的南極洲;丁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故選C。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完成下列要求:(8分)
(1)在圖中相應位置標出太陽光線和地球自轉的方向。
(2)此時太陽光直射在 線,時間是 前后,北極圈以北地區出現 現象。
(3)地球自轉一圈,A.B兩點所經過路程最長的是 。
(4)B點在A點的方向 。
(5)標出A點經緯度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臺灣島主要農礦產品分布圖”,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題.
(1)下列判斷與臺灣島的事實相符的是( 。
A.島內民族眾多,以高山族為主
B.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
C.森林覆蓋率高,盛產熱帶、亞熱帶水果
D.河流短小,水能資源缺乏
(2)下圖中與臺灣省經濟發展模式相吻合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四大地理單元的自然環境對生產和生活方式有很大影響,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
A. 北方地區的傳統民居多以竹木為原料,可以通風散熱
B. 南方地區是小麥、雜糧和溫帶水果的主產區
C. 藏族同胞喜歡吃糌粑、喝酥油茶
D. 蒙古族同胞傳統民居有木房和碉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6年1月21日至25日,我國大部地區自北向南經歷了一次“世紀寒潮”的侵襲.讀圖完成下題.
(1)有關只穿棉褲地區的敘述,正確的( 。
A.與我國南方地區相吻合
B.地形以丘陵為主
C.擁有黑、黃、紅、紫四種土壤
D.以闊葉林植被為主
(2)下列四幅圖中,能反映只穿秋褲地區的氣候特征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人口的敘述,錯誤的是
A. 人口增加可以提供更多的勞動力,因此不必限制人口的數量
B. 為了滿足增加人口所需的糧食,亂墾濫伐會加重水土流失
C. 人口自然增長率較高的國家一般都是發展中國家
D. 目前人口最多的大洲是亞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南亞季風圖”完成下列各題。
(1)將陸地、海洋、東北、西南分別填入下面橫線上。
一月,風從吹向 , 叫季風;七月,風從吹向 , 叫季風。
(2)季風帶來了大量降水,但有的年份來得晚,或退得早,或是風力太弱,容易造成災;有的年份來得早,或退得晚,或是風力太強,容易造成災,影響南亞的農業生產。
(3)南亞的氣候類型主要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馬六甲海峽航線”示意圖,讀后回答:
(1)①島 ②半島
(2)A、洲 B、洲 C、洋 D、洋
(3)E區域的氣候特點是。最短缺的是資源。
(4)該區域是世界上、(任舉2例)等熱帶經濟作物的重要產地。
(5)填出西亞石油輸往日本的運輸路線。
波斯灣﹣海峽﹣阿拉伯海﹣洋﹣海峽﹣洋﹣日本
(6)對日本來說,馬六甲海峽航線成為“海上生命線”,其中主要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