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下圖 “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略圖”,回答問題。
(1)A、C兩區均有大面積冰雪,但成因不同,A區是因為_________,而C區是因為________。
(2)B、D兩區相比,在發展經濟過程中可實現優勢互補,D區可以在________方面援助B區發展,B區可以為D區發展提供豐富的_______資源,著名的___________工程就是為實現這一目的而建設的。
(3)C、D兩區相比,農業耕地類型有明顯差異,C區為________,D區為_________,產生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1)海拔高(地勢高) 緯度高 (2)資金、技術、人才等 礦產(石油或天然氣) 西氣東輸 (3)旱地 水田 降水南多北少
【解析】試題分析:
(1)根據圖示分析,A為青藏地區,C為北方地區。青藏地區因為海拔高,氣溫低,冰川廣布;北方地區因為緯度高,氣溫低,出現大量積雪。
(2)根據圖示分析,B為西北地區,D為南方地區。我國西北地區礦產資源豐富,但經濟較為落后,我國南方地區的東南沿海地區經濟發達,但缺乏礦產資源。所以西北地區可以為東部地區提供礦產資源,南方東南沿海地區可以為西部地區提高資金、技術和人才等。西氣東輸工程將西部的天然氣輸送到東部,實現了能源的跨區域調配。
(3)北方地區耕地面積大,但水資源短缺,以旱地為主,南方地區水資源豐富,以水田農業為主。產生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是降水量南多北少。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福建省略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福建省年降水量由東南向西北遞增,主要影響因素是
A. 地形地勢B. 海陸位置C. 緯度位置D. 人類活動
【2】關于閩江的敘述正確的是
A. 河水來自高山冰雪融水B. 屬外流河C. 6 月份全年水位最低 D. 1 月份有結冰現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中國四大地理區域圖,完成下面小題。
【1】東臺市位于
A. 甲地區B. 乙地區C. 丙地區D. 丁地區
【2】對四地區描述不正確的是
A. 甲地區主要種植水稻、油菜、柑橘
B. 乙地區農作物的熟制為一年二熟或三熟
C. 丙地區為半干旱地區
D. 丁地區的自然特征是干旱
【3】確定甲地區和乙地區分界線的主導因素是
A. 氣候B. 地形C. 海陸位置D. 季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印度農產品的產量很大,而出口量卻很少,其原因是( )
A.人口眾多,消耗農產品多
B.畜牧業發達,飼料需求量大
C.工業發達,農業原料消費多
D.環境污染嚴重,農產品質量不合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中國四大地理分區及相關資料圖,回答下列問題:
(1)A地區最主要的自然環境特征是_____________。
(2)B、C兩地區的分界線大致與我國_________—________一線相吻合。
(3)D地區是_____________(少數民族)的聚居區。
(4)根據圖2“北京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說出北京的氣候特點:_________;_______。
(5)圖3景觀最可能出現在四大地理分區中的_________地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8分)讀左圖“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示意圖”及右圖 “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完成下列各題:
(1)受地理位置、地形地勢等因素影響,四大地理區域A、B、C、D的自然環境差異較大。其中以畜牧業為主,高寒區面積廣的是_______;河湖眾多,水熱條件最為優越的是______(以上均填字母)
(2)A、D兩區域分界線大致與我國的下列哪些界線相吻合?(填字母選項)_________
①1月0℃等溫線 ②1600毫米等降水量線 ③亞熱帶與中溫帶分界線
④亞熱帶季風氣候與溫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 ⑤濕潤地區與半濕潤地區的分界線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⑤
(3)圖中黃河的②、③、④河段中,出現“地上河”現象的是_______; 城市①是“九省通衢”的_______,屬于右圖中哪一氣候類型_________(填序號)
(4)B地區瓜果特別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對中國四大地理區域自然地理特征說法正確的選項是_________
A.由于B區域位于內陸地區,所以該區域都是內流河
B.A區域山脈主要有太行山、長白山、巫山、泰山
C.D區域河流大部分注入太平洋,少部分注入印度洋
D.C區域石灰巖廣布,多喀斯特地貌發育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