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今天(6月12日),我們參加地理中考。對于這一天,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濱州晝長夜短B. 此時正值濱州的夏季
C. 哈爾濱比濱州早看到日出D. 廣州比濱州的晝更長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北京的敘述。正確的是
A. 我們偉大祖國的首都,是全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B. 氣候是華北平原氣候的縮影,屬溫帶大陸性氣候
C. 利用本地的科技智力資源等優勢建立了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中關村科技園區
D. 全國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從德州到北京乘坐京廣線鐵路列車是最便捷的交通方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我國內地、香港、澳門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 香港交通、旅游業非常發達,因其特殊的歷史背景,成為東西方文化的薈萃之地
B. 澳門的面積不斷擴大,是由于珠江口泥沙淤積和填海造地雙重因素造成的
C. 香港和澳門間的“港澳跨海大橋”的建成,更加強了兩地的聯系,促進了兩地的合作與發展
D. 內地有豐富的資源,港澳有雄厚的經濟基礎,應將香港和澳門建成大型的重工業基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清明假期過后,北京市某校初一學生郝佳到離城區較近的“學農”基地參加實踐活動。
據此完成下列小題。
【1】郝佳觀察到該“學農”基地主要種植蔬菜、花卉,同時還發展魚、肉、乳、禽、蛋等生產,其主要原因有
①郊區地形多樣,適宜發展多種農業生產
②距城區較近,運輸方便,可保證農副產品的新鮮
③郊區的科技水平高, 消費水平高,產品價格高
④城市人口稠密,對魚、肉、乳、蔬菜等需求量大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2】實踐活動中,郝佳可能參與的農業活動有
①播撒花種
②菜田除草
③紡織棉布
④飼養家禽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3】“學農”活動能幫助郝佳認識到
A.農業是生存之本,是國民經濟的主導
B.農業是衣食之源,是國民經濟的基礎
C.只要發達農業,工業發達與否不重要
D.農業是衡量經濟發展水平的唯一標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分析我國南、北方地區水土資源分配數據表,回答下題。
耕地(%) | 水資源(%) | |
北方 | 62 | 17 |
南方 | 38 | 83 |
【1】我國南、北方地區水土資源分布特點是( )
A. 北方耕地多,水資源少 B. 北方耕地多,水資源多
C. 南方耕地多,水資源少 D. 南方耕地多,水資源多
【2】我國土地資源利用的有利條件是( )
A. 人與耕地的矛盾突出 B. 后備土地資源不足
C. 土地資源總量豐富,類型齊全 D. 耕地少,難利用的土地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人種與地理環境關系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地理環境與人的外貌沒有關系
B.毛發和鼻形不受地理環境的影響
C.非洲黑人頭發卷曲是為了外觀好看
D.北歐人的鼻子高而窄,鼻孔通道狹長,有利于御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8年3月5日,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據此回答下列各題。
【1】上述材料表明北京是我國的
A. 經濟中心B. 文化中心C. 政治中心D. 國際交往中心
【2】會議期間的正午時分,北京天安門廣場上的旗桿影子的朝向是
A. 正東B. 正西C. 正南D. 正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依據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的原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臺灣省山地多,應大力發展溫帶水果種植B. 黃土高原地區應大力墾荒種糧
C.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氣候干旱,不適合發展棉花生產D. 長江三角洲適宜發展淡水養殖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亞洲的同一天里有人因炎熱而納涼,有人因寒冷而烤火,有人因雨水過多而發愁,有人為長期干旱而忙碌……這些說明了亞洲的范圍廣,各地氣候差異大。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亞洲東部和西部都分布有季風氣候B.季風氣候各月降水平均,一般沒有旱澇災害
C.亞洲地跨熱帶、溫帶、寒帶,氣候復雜D.亞洲南部是夏季多雨的地中海氣候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