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東西半球海陸分布圖”,完成下列各題:
(1)根據圖中字母代號填出各大洲的名稱。
A | C | E | F | G | |
大洲名稱 |
(2)根據圖中數字代號填出各大洋的名稱。
① | ② | ③ | ④ | |
大洋名稱 |
(3)赤道穿過的大陸有 大陸和 大陸;
(4) 跨經度最多的大洲是 ;四大洋中面積最大的洋是 。
(5)從海陸位置分析,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區主要分布在 地區,人口稀疏的地區主要分布在 地區。
(6)若沒有指向標的地圖,通常采用“ ”的規則判定方向.
(7)根據板塊構造學說全球主要有 大板塊,一般來說,板塊的內部比較穩定,而交界處比較活躍,多 。
(8)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是 ,而面積最大的國家是 。使用最廣泛的語言是 。
(9)人們通常把陸地地形分為 、高原、山地、 和 。
【答案】
(1)北美洲,南極洲,歐洲,亞洲,大洋洲。
(2)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3)非洲,南美洲
(4)南極洲,太平洋
(5)沿海,內陸
(6)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7)六,火山和地震
(8)中國,俄羅斯,英語
(9)平原、丘陵和盆地
【解析】
試題分析:
(1)地球表面既有海洋,又有陸地,地球表面的陸地被海洋分割成六個大塊和無數的小塊,以大陸和島嶼的形式散布在海洋中,其中面積廣大的陸地叫大陸,面積較小的陸地叫島嶼。大陸和它附近的島嶼,合稱大洲。讀圖,根據圖中各大洲的輪廓可以判斷出,圖中A是北美洲,B是南美洲,C是南極洲,D是非洲,E是歐洲,F是亞洲,G是大洋洲。
(2)地球表面是由陸地和海洋構成,陸地占29%、海洋占71%,即七分海洋,三分陸地。地球上的海洋,被陸地分隔成彼此相連的四個大洋。按照它們的大小,依次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根據圖中個大洋所處的位置可以判斷出,圖中①是太平洋,②是大西洋,③是印度洋,④是北冰洋。
(3)地球表面以大陸和島嶼的形式散布在海洋中,其中面積廣大的陸地叫大陸,面積較小的陸地叫島嶼。大陸和它附近的島嶼,合稱大洲。面積廣大的陸地叫大陸。讀圖可知,被赤道橫穿的大陸有非洲大陸和南美洲大陸。
(4)經線連接南北兩極,從地球儀上可以看到,南北極點是所有經線的兩個交點。所以,位于南北極地區的南極洲跨經度最多。地球上的海洋,被陸地分隔成彼此相連的四個大洋。按照它們的大小,依次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其中太平洋的面積幾乎占了全球海洋面積的一半,是四大洋中面積最大的大洋。
(5)人口的分布狀況與地理環境有著密切聯系.世界上絕大多數人居住在中低緯度地區,在氣候溫和、降水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區,人口更為集中。而在在中高緯度,及氣候干燥、降水稀少的內陸山區,人口稀少。中低緯度的臨海地帶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區,比如亞洲的東部和南部,歐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東部等。在這些地方,自然界為人類的生產生活提供了較為優越的發展環境,人類在此生息繁衍,并孕育出發達的社會文明。
(6)在沒有特殊標志的地圖上,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進行判斷方向;在有指向標的地圖上,指向標的指向一般為北方,在有經緯網圖的地圖上,根據經緯網確定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7)板塊運動學說認為,由巖石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塊整體,而是由板塊拼合而成的。全球大致劃分為亞歐板塊、太平洋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六大板塊,各大板塊處于不停的運動中。一般來說,板塊的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的交界地帶,地殼比較活躍,容易發生火山、地震。
(8)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我國總人口數為13.40億,約占世界總人口的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俄羅斯橫跨亞歐大陸北部,面積超過1700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和阿拉伯語,也是聯合國的工作語言。使用人數最多的是漢語,使用范圍最廣的是英語。
(9)人們通常把陸地地形分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種基本類型。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點是地面起伏小;不同是平原海拔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較高,邊緣比較陡峭。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點是崎嶇不平;不同的是山地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較陡,溝谷較深,而丘陵較低,相對高度一般不超200米。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4年12月13日16時30分09秒,嫦娥二號衛星飛越距離地球約700萬千米的“戰神”小行星,實現了中國航天史上最遠深空的一次跨越。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嫦娥二號飛越“戰神”小行星,這主要歸功于我國發展( )
A.機械工業 B.鋼鐵工業
C.高新技術產業 D.化學工業
【2】嫦娥二號飛越“戰神”小行星時,地球位于右圖中的( )
A.①段 B.②段 C.③段 D.④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沿“北緯30°地形剖面圖”,回答問題。
【1】圖中反映出我國地勢特征是( )
A.東高西低 B.西高東低
C.中部高,四周地 D.南高北低
【2】圖中數字①所在的地形區是( )
A.青藏高原 B.內蒙古高原 C.柴達木盆地 D.黃土高原
【3】從圖可知,第三級階梯上的主要地形是( )
A.山地和高原 B.高原和盆地 C.平原和丘陵 D.青藏高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經緯網圖”,完成下列下列問題:
【1】A點的經度、緯度為 ( )
A.150°E, 20°S B.150°W, 20°S C.150°E, 20°N D.150°W, 20°N
【2】A點在B點的( )
A.西北方向 B.東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東南方向
【3】B點位于( )
A.熱帶 B.北溫帶 C.南溫帶 D.南寒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中國地理分區圖”,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貝貝旅行回來說:“我去了一個雪山連綿,牦牛成群的地方,還看到了長江、黃河源頭的標志。”根據貝貝的描述,請問她去的是圖中哪個區域?( )
A.甲 B.乙 C.丙 D.丁
【2】下列關于圖中虛線的敘述錯誤的是( )
A.該線是我國人口地理分界線
B.該線大致是黑龍江省黑河至云南省騰沖的連線
C.該線東南部人口少,密度小;西北部人口多,密度大
D.該線反應了我國人口分布極不均衡
【3】丙區域自然環境突出的特征是( )
A.干旱 B.濕熱 C.高寒 D.酷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⑴ A地最高氣溫出現在 月,B地降水最多出現在 月。
⑵ 就南、北半球而言,A地在 半球,B地在 半球。
⑶ A、B兩地的氣候資料與北京市氣候特點相符的是 地。從A、B兩地的降水月份分配看,雨季相對集中的是 。
⑷ 寫出A、B兩地的氣候特點:
A: 。
B: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東側是東半球,西側是西半球,北側是寒帶,南側是溫帶,該點地理坐標是
A. 南緯66.5°,西經20° B. 北緯66.5°,西經20°
C. 南緯23.5°,東經160° D. 北緯23.5°,東經160°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