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我國氣候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字母表示的氣候類型:A;C。
(2)圖中箭頭表示夏季風,①是風,來自印度洋;②是東南風,來自洋。
(3)由于距海洋較遠和地形因素,、(填字母)兩種氣候區受夏季風影響較小。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 圖甲為黃土高原位置圖,圖乙是黃土高原自然景觀圖,圖丙是窯洞示意圖。
(1)黃土高原地處沿海向內陸的過渡地帶,據圖說明該地區降水的空間分布特點,并分析原因。
(2)黃土高原礦產豐富,尤其煤礦、鐵礦儲量大,因此 (工業部門)地位突出。
(3)黃土高原經流水長期侵蝕,逐漸形成千溝萬壑的自然景觀。簡要說明該地區水土流失嚴重的自然原因。
(4)根據所學知識分析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對R河下游帶來的不利影響。
(5)黃土高原孕育了黃土地獨特的文化,窯洞是當地特有的傳統民居。簡要說明這種傳統民居與當地自然環境的關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經緯網圖,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下列各點的經緯度:
A點的緯度是 , 經度是;
B點的緯度是 , 經度是;
C點的緯度是 , 經度是。
(2)B點位于南、北半球中的 半球,東、西半球中的半球。
(3)按高、中、低緯劃分,A點在 緯度,B點在 緯度。
(4)A點在B點的 方向。B點在C點的 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我國季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圖和四城市降水量逐月分配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我國非季風區是指( )
A.冬、夏季風均難以到達的地區
B.冬、夏季風均能到達的地區
C.冬季風難以到達的地區
D.夏季風難以到達的地區
(2)四城市降水量逐月分配的共同特點是降水集中在( )
A.夏秋兩季
B.秋冬兩季
C.冬春兩季
D.春夏兩季
(3)四城市年降水總量的變化反映了我國年降水量空間分布特點,表述最佳的是( )
A.由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B.由南向北遞減
C.以銀川市為中心向四周遞增
D.由東向西遞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地球七大洲和四大洋分布圖,請根據該圖完成下列要求。
(1)寫出對應的大洲和大洋的名稱。
七大洲:① ②南美洲 ③④歐洲⑤亞洲⑥⑦南極洲。其中,七大洲中面積最大的洲是面積最小的洲是。
四大洋:A北冰洋BCD印度洋。
四大洋中,面積最大,島嶼最多的大洋是。面積最小深度最淺的大洋是。
(2)①②兩大洲的分界線為 運河,它溝通了 洋和洋。
③⑤兩大洲的分界線為運河。它溝通了海和海。
(3)根據圖中②③兩大洲輪廓線的相似性,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了假說。
(4)甲、乙兩圖,表示東半球的是 。
(5)根據板塊構造理論,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的地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世界年平均氣溫圖(部分)”和“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圖(部分)”,回答問題。
(1)由圖中等溫線的變化可推測,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的一般規律是。
(2)圖中A地的氣溫在℃以上,B地的氣溫在℃以下。
(3)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規律是。
(4)圖中B地的氣溫比周圍同緯度地區低10℃以上,這主要是因為該地聯系一下世界地形圖,該地主要地形區為。
(5)圖中C地月平均氣溫最高值出現在月,D地月平均氣溫最高值出現在月。
(6)世界年平均氣溫最高值出現在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豎版世界地圖以嶄新的視野展示世界.讀圖,回答下面小題。
【1】甲、乙、丙、丁四點有極晝極夜現象的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
【2】對于ABCD四個大洲描述錯誤的是( )
A. A大洲地跨寒、溫、熱三帶B. B大洲全部位于熱帶
C. C大洲全部位于西半球D. BCD三個大洲都是以熱帶氣候類型為主
【3】甲、乙、丙、丁對應的地理區域,正確的是
A. 甲-南美洲B. 乙-太平洋C. 丙-南極洲D. 丁-印度洋
【4】A和B兩洲的分界線是( )
A. 白令海峽B. 蘇伊士運河C. 巴拿馬運河D. 馬六甲海峽
【5】世界上獨占一塊大陸的國家在( )大洲。
A. AB. BC. C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某中學同學得知, 目前全世界人口總數已超過70 億, 為探究世界人口分布特點,她繪制了一幅世界人口分布示意圖讀圖, 完成下列各題
【1】該圖反映人口分布特征的指標是
A. 人口數量B. 人口密度
C. 人口增長率D. 人口年齡結構
【2】從該同學所繪示意圖中我們可以看出
A. 亞洲東部和南部人口稠密
B. 澳大利亞東南部人口稀疏
C. 歐洲西部人口增長率高
D. 非洲北部人口增長率低
【3】人口數量過多帶來的影響是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