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是我國四大地理區域分布圖,據所學知識回答下題。
(1)在甲、乙、丙、丁四區中,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區是( )
A.甲地區
B.乙地區
C.丙地區
D.丁地區
(2)確定甲、乙兩區域界線的主導因素是( )
A.緯度因素
B.地勢因素
C.季風因素
D.氣候因素
(3)古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泵枋龅氖菆D中哪個區域的景觀( )
A.甲地區
B.乙地區
C.丙地區
D.丁地區
(4)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下列自然景觀或人文活動與丁地區相符的是( 。
A.傳統民居屋頂坡度平緩,墻體厚,窗戶較小
B.代表性植被為溫帶落葉闊葉林
C.摔跤、滑冰是人們喜愛的傳統體育活動
D.以種植水稻、油菜為主
【答案】
(1)B
(2)B
(3)A
(4)D
【解析】(1)讀圖可知,乙是青藏地區,它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區、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面積約占全國面積的25%,人口僅占全國總數的1%左右,是我國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區。青藏地區的主體是有“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故選:B(2)讀圖可得,甲是西北地區,乙是青藏地區,丙是北方地區,丁是南方地區,青藏地區與西北地區的分界線是青藏高原邊緣線,其主導因素是地形和地勢。故選:B(3)讀圖可得,甲是西北地區,乙是青藏地區,丙是北方地區,丁是南方地區,“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描述的景觀最可能出現在西北地區。故選:A(4)A、傳統民居屋頂坡度平緩,墻體厚,窗戶較小是北方地區的景觀,不符合題意;B、北方地區的代表植被是溫帶落葉闊葉林,南方地區的植被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不符合題意;C、摔跤是西北地區人們喜愛的體育活動,溜冰是北方地區人們的體育活動,不符合題意;D、南方地區以種植水稻、油菜為主,符合題意。故選:D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從點滴做起,共建節約型校園”。以下行為符合該倡議的是( 。
A.隨手關燈,人走燈熄
B.就餐時經常使用一次性餐具
C.節日時大量使用紙質賀卡
D.洗涮物品過量用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學習區域有妙法,定位、分析、比較是學習區域地理的重要方法。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A、B、C所在的地區: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分析圖中亞庫特人的生活習俗與自然環境的關系。(提示:請從位置、氣候等方面進行分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和政協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分別于2017年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開幕。環境治理:加強環保督察,推動綠色發展,成為這次會議的主題之一,讀圖回答下列各題。
【1】兩會在北京舉行,體現了北京是 ( )
A. 全國的文化中心 B. 全國的政治中心
C. 全國的經濟中心 D. 全國的國際交往中心
【2】兩會明確指出要加強環保管理,為了減少霧霾現象的發生,我們倡導的行為是圖中的(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了大陸漂移說,下列是不同時期大陸分布示意圖,讀圖回答下面小題。
【1】以上哪一幅圖表示的是現代大陸的分布狀況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下列事實中,可以作為大陸漂移假說證據的是
A. 陸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B. 世界陸地輪廓都比較破碎
C. 大西洋兩岸古老地層的相似性 D. 我國東部海域發現古河道的遺跡
【3】科學研究表明,大陸漂移的原因是
A. 水土流失 B. 板塊的運動 C. 火山和地震 D. 全球氣候的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人們常用“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來贊美長江三角洲這塊富庶之地.度下列圖文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長江三角洲地區地理位置優越,河湖眾多,號稱“魚米之鄉”,同時也是我國經濟最發達、城市最密集地區,旅游資源豐富.
材料二:“長江三角洲地區地理位置示意圖”、“長江三角洲地區鐵路交通示意圖”和“甲城市某年氣候資料圖”
(1)長江為長江三角洲地區農業提供了灌溉_____,同時為聯系提供了便利的 交通.
(2)圖中甲________(城市名稱)是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中的核心城市,其氣候類型為________氣候,氣候特征是________.
(3)借助本區域發達的高速鐵路和高速公路,長江三角洲的人們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間,就像生活在同一城市,這種現象叫“ ________”.
(4)以下景點位于長江三角洲的是________.
A、頤和園 B、周莊 C、桂林山水 D、革命圣地延安
(5)說說長江三角洲稱為“魚米之鄉”的自然條件.________(至少三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