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東北平原主要的農作物是( )
A.冬小麥、大豆、棉花
B.春小麥、花生、甘蔗
C.春小麥、大豆、甜菜
D.冬小麥、谷子、甜菜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回答下面小題。
【1】圖中山脈A是我國地勢第一,二級階梯的分界山 ( )
A. 祁連山 B. 喜馬拉雅山
C. 昆侖山 D. 巫山
【2】下列關于B島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
A. 位于臺灣海峽的西側 B. 是我國面積第一大島
C. 與福建省隔海相望 D. B島東側臨太平洋
【3】我國第二級階梯中的盆地C是 ( )
A. 塔里木盆地 B. 四川盆地
C. 準噶爾盆地 D. 柴達木盆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地球公轉時,太陽直射赤道的時間是( )
A. 3月21日前后 和9月23日前后
B. 3月21日前后 和6月22日前后
C. 6月22日前后 和9月23日前后
D. 9月23日前后 和12月11日前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東北地區主要城市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哈爾濱是東北地區最大的綜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樞紐
B.長春是一個具有“異國情調”魅力的城市
C.大連地理位置優越,是東北地區的重要門戶
D.沈陽是著名的避暑旅游勝地和全國重要的水產基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圖,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圖中字母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稱:乙______;丁_______;丙_______,戊_______。
(2)若甲乙兩地圖上距離為4厘米,則兩地的實際距離是_____千米。
(3)河流AB段與CD段,流速快的是______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據新華社11月2日報道,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啟動2017至2018年度調水,讀“我國南水北調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南水北調工程主要是把長江流域的水資源調到缺水嚴重的 和 ,說明我國水資源在南方、北方分布的特點是 。
(2)東線方案從長江下游揚州附近抽水,沿 運河北上輸送水資源。中線方案是從長江的支流 上的丹江口水庫引水到華北地區。
和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相比,中線工程的一大特點是全線基本實現自流輸水,輸水成本低。中線能自流輸水的原因是______。
(3)首都北京已經相當“干渴”了,除了跨流域調水外,還有什么辦法能緩解她的“干渴”?____________(至少兩條,2分)
(4)圖中ABCD四處河段中,被譽為“黃金水道”的是________。
(5)讀漫畫“長江與黃河的對話”,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長江與黃河都結冰
B. 長江與黃河的流量都不大
C. 長江是名副其實的“水能寶庫”
D. 長江流域生態破壞嚴重,水土流失導致含沙量增大
(6)長江洪澇災害頻發的地區位于長江______(填河段名稱),因為長江在這里流經______平原,地勢低平,不利于瀉洪,針對長江洪澇災害頻發的原因,提出一項解決措施: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中國地形填空。
(1)填寫山脈的名稱
①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
(2)填寫下列高原的名稱
⑨__________⑩__________
(3)填寫盆地的名稱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4)填寫平原的名稱.②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某地區等高線地形圖,某班學生計劃分為兩個小組分別從A、B兩地沿線路1和2進行考察,
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等高距為_______米。
(2)圖中C、D兩地分別是兩個小組的考察點,C處地形部位是_______,D處地形部位是_______,如果圖上CD兩地直線距離為4厘米那么它們實際距離為_______米。
(3)圖中河流自______向_____流。
(4)在圖中①、②條考察路線中,能形成河流是______路線;考察小組沿著坡度較陡的是____________路線,原因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我國冬季風、夏季風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表示冬季風的是____圖,它來自 _______地區,所以我國大部分地區冬季氣溫分布的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B圖是影響我國的夏季風,夏季風來自__________洋的_________風和_________洋的西南風,溫暖濕潤,給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帶來豐富的降水,雨熱同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