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中國地形簡略圖”完成下列問題。
(1)A盆地內部蘊藏著豐富的油氣資源,我們的家鄉湖北襄陽已用上了天然氣襄陽的天然氣主要來自西氣東輸的______(一線/二線)工程。
(2)A地形區的水源主要來自______,本地區的綠洲居民長期利用古老的引水工程______引水灌溉,廣泛種植葡萄、______棉等特色農產品。
(3)B地區最著名的畜種是______,這里還有世界面積最大的高原濕地______。
(4)地形區C西部有“天府之國”之稱的是______,本地區主要糧食作物是______。
(5)D地區古老的文明和獨特的地理環境,形成了許多獨特的民風民俗民居。請舉出其中一例:______。
(6)E河流入海口處是上海,它對長江三角洲地區,對長江流域甚至全國都有______作用;F地區還依托豐富的礦產資源成為我國最大的______工業基地。
(7)在d和e兩個地區中,d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是______;e地區城市建設用地的兩種重要方式是______。
【答案】二線 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 坎兒井 長絨 牦牛 三江源地區 成都平原 水稻 窯洞、信天游、白羊肚頭巾(學生只要答對其中任意一個既可得分) 輻射帶動 重 博彩旅游業 “上天”和“下海”
【解析】
根據我國地域遼闊,地形復雜多樣,高原山地面積廣大;在廣大的西北內陸地區,遠離海洋深居內陸,降水稀少;青藏高原地區海拔高,氣溫低;香港、澳門為我國的特別行政區,地狹人稠,經濟發達,進行分析解答。
(1)A塔里木盆地內部蘊藏著豐富的油氣資源,湖北省襄陽的天然氣主要來自塔里木盆地的西氣東輸的二線工程。
(2)塔里木盆地氣候干旱,水源主要來自高山冰雪融水;本地區古老的引水工程是坎兒井,廣泛種植葡萄、長絨棉等特色農產品。
(3)B青藏地區最著名的畜種是牦牛,有高原之舟之稱,世界面積最大的高原濕地是三江源地區,位于青海省。
(4)“天府之國”是C成都平原,本地區主要糧食作物是水稻,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
(5)D是黃土高原,該地區獨特的民風、民俗、民居如:窯洞、信天游、白羊肚手巾等;
(6)E長江入海口處的城市是上海,該城市對長江三角洲地區,對長江流域甚至全國都有輻射帶動作用;F東北地區還依托豐富的礦產資源成為我國最大的重工業基地。
(7)d澳門的主要經濟支柱有博彩業、旅游業、加工工業、建筑業等,以博彩業和旅游業為主;e香港為了克服人多地少、山地多、平原少、可供城市發展的土地有限的這一系列限制性因素,發揮資金雄厚、技術發達的優勢,采取“上天”和“下海”的方式,擴展生存空間。“上天”和“下海”分別指的是:建設高層建筑和填海造陸。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滄海桑田”說明的地理知識是( )
A.地球上只有茫茫大海和農田
B.茫茫大海在地殼運動過程中也有可能成為陸地
C.大海也是農田
D.大海可以被人類勞動改造成良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有關南方地區自然特征的描述,正確的是( )
A.氣候特征表現為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暖濕潤
B.地形以平原為主,全部由河流三角洲組成
C.在濕熱環境下發育了紫色土,廣泛分布于全區
D.本區分布著石灰巖,各地普遍形成了喀斯特地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漫畫是資源利用中出現的一些現象,請據漫畫和所學知識,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正確的打“√”,不正確的打“×”。
(1)《恨別鳥驚心》反映了濫伐森林,使小鳥失去了生活家園的現象。 ( )
(2)《小草的哀求》反映了過度放牧,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的現象。 ( )
(3)《飛來的山峰》反映了亂占林地,使林地面積越來越少的現象。 ( )
(4)《背井離鄉》反映了水污染嚴重,應該處理污水,達標排放。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山區面積廣大,在開發利用山區的過程中,要特別注意( )
A.做好生態環境建設
B.加大礦產資源開發力度
C.大力發展旅游業
D.開墾荒地,增加耕地面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7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設立雄安新區,其地處北京、天津、河北保定腹地,現有開發程度低,能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完成下面小題。
【1】有關雄安新區開發建設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毗鄰京津地區,交通便利 ②緩解北京城市壓力
③現有開發程度較低 ④原有工業基礎好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制約京津冀農業生產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 土壤 B. 光照 C. 荒漠化 D. 水資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