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請閱讀材料和如圖,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東北三省地域遼闊、土壤肥沃,是國家的重要糧食生產基地。東北三省又被譽為新中國的“工業搖籃”,為新中國的發展壯大做出過歷史性的貢獻,有力地支援了全國的經濟建設。
(1)從甲圖中可以看出東北地區的工業結構以為________主,這種工業結構的建立是依托其豐富的________資源。圖中本溪、鞍山所在的區域是我國四大工業基地之一的________工業基地。
(2)圖乙中________(山脈)是我國________高原和________平原的分界線.
(3)②地是________(平原),土壤肥沃,是我國的重要農業區.受氣候條件限制,作物熟制為________.
(4)從乙圖中得出東北三省的山河大勢可以概括為“________”。圖中A是________平原,分布著亞洲最大的淡水濕地。
(5)東北地區耕地多為________(耕地類型),主要種植的糖料作物是________。
【答案】重工業 礦產 遼中南 大興安嶺(山脈) 內蒙古 東北 松嫩平原(平原) 一年一熟 “山環水繞,沃野千里” 三江平原(平原) 旱地 甜菜
【解析】
(1)由圖可知,甲圖可以看出東北地區的工業結構是以重工業為主,這種工業的發展主要依托該地區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圖中的本溪、鞍山所在區域是我國四大工業基地中的遼中南工業基地,是我國最大的重工業基地。
(2)由圖可知,圖乙是我國內蒙古高原與東北平原分界線上的大興安嶺,是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
(3)圖中②地是位于黑龍江境內的松嫩平原,是我國重要的農業區,受氣候條件的限制,熱量不足,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
(4)從乙圖中可以得出東北三省的山河大勢可以概括為“山環水繞、沃野千里”,圖中A是緯度最高的三江平原,這里分布著亞洲最大的淡水濕地。
(5)東北地區耕地大部分屬于旱地,種植的糖料作物主要是喜溫涼的甜菜。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我國某省級行政區的基本資料(下表),完成下列問題。
(1)該省級行政區的人口密度是_________人/平方千米。(保留整數)
(2)該省級行政區屬于_________(沿海、邊境)省份,位于我國地勢的第______級階梯。
(3)該省級行政區屬于干濕地區中的_________區,主要的氣候類型為 (________)
A.亞寒帶針葉林氣候 B.溫帶大陸性氣候
C.亞熱帶季風氣候 D.溫帶季風氣候
(4)根據土地利用構成,該省級行政區應著重發展的農業生產部門是_________(林業、畜牧業)。
(5)該省級行政區最有可能是下圖中的______(填字母),簡稱________。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中國某區域圖,完成下面小題。
【1】圖中所示區域是( )
A.黃河三角洲區域B.長江三角洲區域
C.環渤海區域D.珠江三角洲區域
【2】圖中的湖泊是( )
A.太湖B.洞庭湖
C.鄱陽湖D.洪澤湖
【3】經過城市①③④⑤⑥的鐵路干線名稱是( )
A.滬杭線B.京廣線
C.京滬線D.京九線
【4】下列關于所示區域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人口和城鎮密集,工商業發達
B.地處中國東部沿海地區與長江流域的結合部
C.南京是區域北翼的中心城市
D.杭州灣跨海大橋的修建,大幅度加強了杭州市與上海市的發展聯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野外進行考察,如果沒有指南針,下列哪些方法可以確定方向( )
①根據太陽東升西落 ②根據北斗星 ③根據風向
④根據河流流向 ⑤根據樹的長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六大板塊圖,回答問題。
(1)A是________板塊,E是________板塊。
(2)六大板塊中,幾乎被海洋覆蓋是____板塊,大洋洲處于____板塊。(填字母)
(3)一般來說,板塊內部地殼比較________;板塊與板塊交界地帶地殼比較________。
(4)根據板塊運動方向來推斷:紅海將會不斷____(縮小或擴大),是因為C板塊和________板塊(填名稱)發生了________運動;喜馬拉雅山脈不斷抬升是因為E板塊和________板塊(填名稱)發生碰撞擠壓運動。
(5)世界上的兩大火山地震帶為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和________火山地震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北回歸線由西向東依次穿過的我國省區是( )
A.云南、廣西、廣東、臺灣
B.臺灣、廣西、廣東、云南
C.福建、廣西、廣東、四川
D.福建、廣東、云南、貴州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