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刺繡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它反映了人們的生活環境、習俗和風情等,寄托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下圖是一幅刺繡作品,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作品顯示,該地
①房屋臨水而建
②屋頂坡度小
③船行速度快
④河流水位季節差異大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2】該地可能分布在
A. 三江平原B. 長江中下游平原
C. 華北平原D. 松嫩平原
【3】該地代表性的“美食”
A. 花饃B. 烤馕C. 粽子D. 酥油茶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經緯網圖、完成小題
(1)圖中①地所在的地理坐標是( )
A.70°N,170°E
B.70°S,170°W
C.70°S,170°E
D.70°N,170°W
(2)圖中,②地位于③地( )
A.西南方向
B.東北方向
C.正南方向
D.正北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我國農業生產潛力分布簡圖,農業生產潛力是指單位面積土地上每年所能獲得的最大可能產量。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以下四省區中,農業生產潛力最大的是
A. 廣東B. 江蘇C. 江西D. 云南
【2】與我國南方大多數地區相比,甲地農業生產潛力較小的最主要原因是
A. 生長期光照時間短B. 土壤貧瘠,有機質含量低
C. 緯度較高,熱量不足D. 春播期間旱情嚴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中國兩大島的示意圖”,完成下列問題。
(1)海南省隔(甲) 海峽與廣東省相望。
(2)根據河流流向判斷海南島的地勢特點。
(3)簡述臺灣城市的分布特點。
(4)根據右圖描述海南省的氣候特征。
(5)臺灣島有“亞洲天然植物園”的美譽,試從氣候和地形角度分析其原因。
(6)據圖分析兩大島的異同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亞洲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亞洲跨熱帶、北溫帶和帶三個溫度帶,南臨①洋,東臨②洋,北臨③洋。
(2)亞洲西南以A與非洲相鄰,東北隔B海峽與北美洲相望。
(3)圖中甲河流自向流入③大洋。
(4)乙地區有豐富的資源,但氣候干旱,資源缺乏。
(5)亞洲以山脈、烏拉爾河、里海、山脈、海、海峽與歐洲為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中國歷史時期野象活動地點分布圖”(如圖),完成下題
(1)據圖分析可知,公元前500年至公元1830年野象活動的北界( 。
A.不斷北移
B.不斷南移
C.不斷東移
D.不斷西移
(2)離北京最近的出?谑牵ā 。
A.青島
B.天津
C.大連
D.煙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東南亞地區示意圖,回答:
新華每日電訊:2012年4月11日14時38分(北京時間),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附近海域發生8.5級強震,多個國家有震感,相繼發布海嘯預警。
(1)圖中A是半島,因位于中國南部而得名;B是此次發生地震的 島。
(2)A半島與B島之間的狹長地帶是海峽,它溝通了C洋和D洋,同時它還是亞洲通往洲、洲的海上最短航程的重要通道。
(3)本地區位于赤道附近,終年 , 主要有氣候和氣候。
(4)B島位于板塊的(內部、交界地帶),板塊運動活躍,故易發生、等自然災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中國、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兩個國家。讀下圖 ,完成下列各題。
【1】圖示時間段,上圖中印兩國人口數量對比
A. 印度的總人口數增長速度一致B. 中國的人口總數始終高于印度
C. 兩國總人口數量差異逐漸擴大D. 兩國人口增長速度基本一致
【2】人口數量對兩國產生的影響,可能有
①少數民族數量增多
②教育水平提高
③就業壓力增大
④城市交通擁堵加劇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題文)南極地區是世界“寒極”,這里的年平均氣溫比北極地區低得多,其主要原因是
①南極地區的緯度位置比北極地區高 ②南極地區的地勢比北極地區高 ③南極地區終年被冰雪覆蓋,對陽光反射強,吸收的熱量少 ④南極地區沒有定居人口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