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自2015年11月5日始,中央氣象臺已連續六天發布霧霾預警。我國中東部大部分地區均出現霧霾天氣,影響面積約143萬平方公里,約占國土面積的15%。12月8日06時繼續發布霾橙色預警,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東、河南、陜西、遼寧等多地有中度霾,京津冀等地有重度霾。此外,華東、華中、華南等地也出現不同程度連續的霧霾天氣。
材料二 : 環渤海地區人口、國民生產總值、水資源約占全國比例表
內容 | 人口 | 國民生產總值 | 水資源 |
約占全國比例(%) | 17.5 | 26.2 | 3.54 |
材料三:繼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兩大經濟地帶之后,我國又一工業密集區——環渤海經濟圈已初步形成(它包括的范圍如圖中虛線所示),它將帶動北方地區經濟迅速發展。
(1)從圖中看出,環渤海經濟圈主要包括京、津、__________、(填寫簡稱 )魯、遼等五個省級行政區。
(2)環渤海地區有我國遼中南工業基地和__________________ 兩大工業基地。
(3)從圖中可以直觀看出,環渤海地區經濟發展的優勢條件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少兩條)
(4)通過材料二分析可知, 缺乏是限制該地區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原因是 。
(5)這次霧霾天氣的重災區是 平原,該平原主要的糧食作物是 。為治理霧霾天氣,工業發展要大力發展
(6)下列環境問題中,與霧霾天氣有直接關系的是( )
A. 土壤污染 B. 海洋污染 C. 大氣污染 D. 原油泄漏
(7)下列省區中,未受霧霾天氣影響的一組是 ( )
A.北京 天津 B.重慶 四川 C.內蒙古 遼寧 D.江西 福建
【答案】(1)冀 (2)京津唐工業基地(3)海陸交通便利,礦產資源豐富(4)水資源缺乏,人口多、工農業需求量大、降水較少 (5)華北平原、冬小麥、高新技術產業 (6) C (7) D
【解析】
試題分析:
本題考查(1)從圖中看出,環渤海經濟圈主要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冀)、山東、遼寧等五個省區。(2)環渤海地區有遼中南工業基地和京津唐兩大工業基地。(3)由材料可知,本區有豐富的煤炭、鐵礦、石油、海鹽等資源,同時還有發達的水陸交通網,同時本區還是我國人口稠密地區,勞動力資源豐富。(4)分析材料三可知本地區水資源極度短缺,其原因可從自然原因和社會經濟原因兩個方面進行考慮。為解決環渤海經濟圈的缺水問題,國家正在實施的是南水北調工程。(5)據圖可知,這次霧霾天氣的重災區是華北平原,主要糧食作物小麥。為治理霧霾天氣,工業發展要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6)霧霾天氣與大氣污染有直接關系。(7)據圖可知,未受霧霾天氣影響的一組是江西、福建。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主要種植業區與非主要種植業區分布圖”,結合有關資料回答問題。
(1)圖中M線是我國主要種植業區與非主要種植業區分界線,該線大體與 (填字母)毫米年等降水量線一致。
A.200 B.400 C.800 D.1600
(2)我國主要種植業區與非主要種植業區相比,人口密度 。
(3)從地形上看,我國非主要種植業區的地形類型以 、 為主。
(4)下表是我國四個地區農業結構基本情況。其中,丙地區的農業結構情況符合圖中①、②、③、④所示的 (填數碼)地區。
(5)“外向型農業”是指以出口創匯為主體的農業,所生產的農產品主要面向國際市場。圖中①、②、③、④四個地區中,適宜發展“外向型農業”的是 (填數碼)地區。
(6)趙某承包了10公頃耕地,種植結構如上圖,扇形圖所示。據圖判斷,趙某承包的耕地可能位于“我國主要種植業區與非主要種植業區分布圖”,A、B、C三地中 地,你判讀的理由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世界兩大區域圖,回答問題。
(1)圖甲所示地區最豐富的能源資源是 ,主要分布在 灣及其沿岸地區。
(2)從氣候來講,A半島上少有河流的原因是 。
(3)圖乙中B半島的地形特點是 ,絕大部分屬于 氣候(填氣候類型)赤道穿過的地區屬于 氣候(填氣候類型)
(4)圖乙所示地區是世界上重要的熱帶經濟作物生產基地,其中泰國是世界最大的 生產國。
(5)分別簡述甲乙兩圖所示地區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甲地區 ;
乙地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上海一經貿代表團赴東南亞的印度尼西亞開展商貿活動,活動期間,可在該國看到自然或人文現象是 ( )
①午后電閃雷鳴,大雨傾盆 ②飯桌上以大米為主食
③泰姬陵和吳哥窟 ④眾多的華人和華僑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糧食生產地區不平衡和國家間分配不均,是產生糧食問題的根源。下圖是世界人口分布和世界主要糧食輸出路線略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由圖可知,世界人口分布__________(填“均勻”或“不均勻”)。
(2)圖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四地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區,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地處______________(中低緯度、高緯度)地區;位于__________(內陸、沿海)地區;地形以__________為主。其中_____和_____(填字母)因為自然條件優越,農業發展較早,人口較多;而_____和_____(填字母)是因為工業發展較早,經濟發達,人口稠密。
(3)E、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四地則人口稀少,其中E處人口稀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圖中輸出糧食的大洲①為________洲,該洲糧食出口往西橫穿_______洋到達②_________洲。往東穿大西洋到達歐洲和③___________洲等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走進國家區域認知。讀甲乙兩圖,回答問題。
(1)根據圖中信息,說出圖中所示河流共同注入的大洋是____________。
(2)密西西比河長度6262千米、流域面積322萬千米2、流域年降水量大多在500-1000毫米,亞馬孫河長度6480千米、流域面積705萬千米2、流域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根據上述信息,判斷徑流量較大的河流是__________。
(3)影響密西西比河與亞馬孫河流域城市分布差異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位于我國地勢的第二、三級階梯分界線上,呈東北-西南走向,又是華北平原和黃土高原分界線的山脈是( )
A.大興安嶺 B.太行山 C.昆侖山 D.天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湖南省地圖,完成下列各題。
(1)A是 山脈,它是我國二、三階梯的分界線,該山以西是 高原。
(2)毛澤東的詩詞《沁園春·長沙》:“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由此可知,湘江在長沙段的流向是_________________。在沅江上建有我省最大的水電站是 。
(3)湖南物產富饒,湖南衛視的臺標寓意湖南是著名的“______________ ”。這里農作物的熟制是 。
(4)圖中陰影部分C為 湖,湖南省位于此湖之南,所以叫湖南,北部與我省相鄰的是
省(寫簡稱)。
(5)下列有關湖南敘述,正確的是( )(雙選)
A.湖南的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
B.湖南的土地利用類型中,林地分布最廣
C.湖南的自然災害頻繁,山地災害主要表現為地震、崩塌、泥石流和山體滑坡
D.湖南氣候冬冷夏熱,四季分明,長受臺風的襲擊
(6)湖南的工業主要集中在“一點一線”,“一點”是指 城市群,“一線”是指京廣線湖南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