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2006﹣2011年中國人口數量及自然增長率變化情況圖”,完成下題
(1)根據圖可知,2006年到2011年,我國人口變化的趨勢是( )
①人口總量增加②人口總量減少③人口增長速度增快④人口增長速度下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有關我國人口增長問題的敘述,正確的是( )
A.人口基數龐大,出現負增長最好
B.人口增長越慢越好,最好停止增長
C.地大物博,人口增長再快也無妨
D.人口增長必須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與資源、環境相協調
【答案】
(1)D
(2)D
【解析】(1)20世紀自70年代初期我國大力推行計劃生育政策以來,全國大約少生了約4億人,人口過快增長的勢頭得到有效遏制,人口增幅逐漸下降.特別是2006年到2011年,人口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或增長速度)明顯下降.但是,由于我國人口基數大,增長速度快,每年新增人口仍達1000多萬,在今后一段較長的時期內,人口總量還將持續增長.(2)我國人口增長過多過快,給社會經濟發展造成很大壓力,使居民的就業、居住、教育、醫療等問題難以解決.而在歐洲的一些國家,比如意大利、德國和瑞典,近些年來人口一直處于負增長狀態,已引起勞動力短缺、人口老齡化等問題.人口不能無節制地增長.人口的增長應與資源、環境相協調,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我國是人口控制的成功典范.大力推行計劃生育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人口對資源和環境的壓力.
故選:(1)D.(2)D.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地球表面海陸相對集中的程度,可以將地球劃分為陸半球和水半球.它們分別是以西經1°32',北緯47°13'和東經178°28',南緯47°13'為中心劃分的兩個半球.讀圖回答下題.
(1)北極圈線穿過的大洲有( )
A.亞洲、北美洲、大洋洲
B.非洲、北美洲、大洋洲
C.亞洲、北美洲、歐洲
D.歐洲、南極洲、南美洲
(2)①②兩大洲的分界線是( )
A.蘇伊士運河
B.巴拿馬運河
C.直布羅陀海峽
D.白令海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我國兩省區示意圖”,回答問題。
(1)A、B兩省區的分界山脈是。
(2)總體來說,A省區自然環境的主要特征是 , 有我國最大的①沙漠.此環境下依靠地表水、地下水或泉水進行灌溉的農業被稱為農業.該省區擁有的優勢能源礦產是。
(3)B省區自然環境的突出特征是“高、寒”,農作物主要是耐寒的、豌豆、小麥等,農業區主要分布于谷地,近年來建成的②鐵路,大大加強了該省區與其他區域的聯系,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海峽的敘述,正確的是
A.海峽是洋的邊緣部分
B.海峽是溝通兩個海洋的狹窄水道
C.海峽僅僅是指島嶼與半島之間的狹窄水道
D.海峽僅僅是指大陸與島嶼之間的狹窄水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舌尖上的中國》有這樣的描述: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富戲劇性的自然景觀,……任何一個國家都沒有這樣多潛在的食物原材料。讀我國經緯網和山脈分布圖層疊加圖(四個小黑點為中國領土四至點),回答下列各題。
【1】正確反映30°N沿線地勢的是
A. B.
C. D.
【2】正確表示圖中字母區域地形分布的是
A. B.
C.
D.
【3】圖中體現我國食物原材料豐富的信息有
①河湖眾多 ②國土面積廣大 ③南北跨緯度廣 ④地形復雜多樣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東西橫跨5200多千米,南北縱貫5500多千米,包括了從寒溫帶到熱帶的自然景觀,呈現出顯著的區域地理差異。讀我國四大地理分區圖,回答下面小題。
【1】某山脈以北是棗木成林、桃李芬芳,以南是稻田片片、橘園飄香,請問此山脈是多少毫米年等降水量的分界線是( )
A. 200mm B. 400mm
C. 1600mm D. 800mm
【2】“我的家鄉地形平坦、一望無垠、水草豐茂,以盛產三河牛和三河馬而聞名。”這是小敏對家鄉的描述。猜一猜小敏的家鄉在上圖中的哪個區域(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中國政區圖,完成下列問題
(1)我國陸地領土面積約平方千米,最東端A位于匯合處.
(2)寫出下列字母代表的國家:B、C、D、E . 其中C國隔海、E國隔海與我國大陸相望.
(3)①省的簡稱是 , ②自治區的主要少數民族是族,與③省隔海峽相望的是島,④省的行政中心是 . 四省中人口密度較小的兩省是和(填數字).
(4)從緯度位置看,我國有部分地區位于熱帶,請根據圖中信息說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