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西亞大部分地區的氣候類型為( )
A.溫帶草原氣候 B.溫帶沙漠氣候
C.熱帶草原氣候 D.熱帶沙漠氣候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有關大陸漂移與板塊運動的敘述,正確的是
A. 最早提出大陸漂移學說的科學家是哥倫布
B. 大陸漂移說是在板塊構造學說的基礎上發展形成的
C. 板塊構造學說將全球劃分成七大板塊
D. 板塊發生張裂運動時,張裂的地方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粵港澳大灣區是建設中的世界級城市群,由廣州、深圳、珠海等大城市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組成。
材料二 2019年11月10日,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閉幕。上海是我國最大的港口城市、重要的科技教育中心、重要的金融中心、最大的商業中心。以上海為中心的長江三角洲地區,是我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
材料三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及長江三角洲地區分布圖
(1)粵港澳大灣區和長江三角洲地區都位于我國四大地理區域中的_________地區,長江三角洲區域的核心城市——上海,其簡稱是_________,東臨_________海。
(2)香港與祖國內地聯系的南北向鐵路干線A是_________線。澳門的主要支柱產業是_________。
(3)下列關于圖中兩地區的敘述不正確的是_________。
A.沿海、沿海交通便利 B.雨熱同期,水熱條件優越
C.能源豐富,靠近原料產地 D.人口密集,消費市場廣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土地孕育了地球上的萬物,是人類的衣食之源。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下列漫畫反映了一種人類不合理的生活方式,請你為漫畫選擇一個主題
A. 靠山吃山 B. 自毀家園 C. 幸福之門 D. 為了美好的明天
【2】我國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作為一項基本國策,主要原因是
A. 土地資源分布不均 B. 土地資源的總量少
C. 土地資源多種多樣 D. 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目前中國的石油主要從西亞進口,請問進口石油的必經之路是:
A.蘇伊士運河 B.巴拿馬運河
C.直布羅陀海峽 D.馬六甲海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分析下列兩幅景觀圖,完成下列問題。
(1)分析A、B兩幅景觀圖,A主要位于我國四大區域中的________地區,B位于我國的________地區。它們的界線是________山脈和________河。
(2)A所在地區的農田多為________,糧食作物以________為主。
(3)B所在地區的民居,屋頂坡度________,墻體________,是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所在地區的交通運輸以________為主,而________是B所在地區人們常用的一種交通運輸方式。
(5)造成我國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生產方式和生活習慣差異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條件 B.土壤條件 C.氣候條件 D.技術條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臺灣是祖國圣神的領土,近年來臺灣與大陸的聯系合作日益密切,大陸赴臺旅游人數快速增長,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臺灣東臨______(海洋),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隔海相望。
(2)臺灣東西部沿海地區相比較,______部的降水更加豐富,原因是______。
(3)右上圖中郵票的民族是臺灣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該民族是______。
(4)近期,中國海監船加強對A______(島嶼)的行政執法力度,反對日本在該島問題上的挑釁舉動。
(5)“臺灣海峽海底發現了森林遺跡和古河道”你從中得到了什么啟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據中國地震臺網消息,6月26日凌晨4時29分至9時30分,新疆和田地區于田縣(35.73°N,82.33°E)連續發生8次3級以上的地震。震級最高的一次達64級,震源深度10千米。結合下圖完成下面小題。
【1】根據板塊構造學說的理論,于田縣所處的板塊是:( )
A.亞歐板塊B.美洲板塊C.印度洋板塊D.非洲板塊
【2】塔里木河是新疆境內的重要水源。以下對其敘述正確的是( )
A.河水補給來源主要是大氣降水B.是一條季節性河流
C.從河流最終歸屬看屬外流河D.汛期出現在秋冬季節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