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中國局部區域簡圖(下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的三條鐵路線中,穿過菏澤的是_________ 線(填數字代碼),名稱是__________。
(2)字母A所示山脈的名稱是____________,它和淮河構成了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
(3)下列由青島港運往海口的農產品,不可能的是 ( )
A.小麥 | B.蘋果 | C.甘蔗 | D.棉花 |
(4)圖示區域內水資源分布不均,甲乙兩地區中,______地區水資源不足,該地的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節約用水,請列舉兩個節約用水的實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② 京九 (2分 )
(2)秦嶺 (1分 )
(3)C (1分 )
(4)甲 用洗過菜的水澆花、用洗臉水沖馬桶、及時關水龍頭等(答對兩點即可得2分,其他答案只要合理即可得分)(3分 )
【解析】
試題
(1)京九鐵路從北京始發后,途經河北霸州、衡水,山東聊城、荷澤,河南商丘,安徽阜陽,湖北麻城,江西九江,南昌、向塘、吉安、贛州,廣東龍川、常平,在常平與廣深鐵路接軌,通過深圳至九龍。圖中②為京九鐵路。
(2)A為我國東西走向山脈秦嶺,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
(3)我國的北方地區盛產小麥、棉花,水果為蘋果,而甘蔗主要生長的我國南方地區。所以本題選擇C選項。
(4)圖示區域內水資源分布不均,甲地區降水較少,水資源不足。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節約用水,如用洗過菜的水澆花、用洗臉水沖馬桶、及時關水龍頭等。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中國的疆域”圈,完成下列各題。
(1)我國陸地領土面積約 平方千米,僅決于俄羅斯、加拿大,居世界第 位。
(2)與成語“得隴望蜀”有關的是番號 (填圖中數字番號)代表的省級行政區。
(3)甲乙丙圖中 圖所示情境在番號⑦所在省區比較常見.甲圖民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 。
(4)北回歸線穿過我國的 省和番號④⑤⑧所示省區,其中省區⑤既臨 海,又在陸上與別國相鄰,而且該省區分布的 族是我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北回歸線海穿過我國的陸上鄰國③ 和⑨緬甸。
(5)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剛在廈門圓滿結束,ab兩島嶼中與廈門隔海相望的是 (填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A、B、C表示我國的三級地勢階梯,其中C為第_____級地勢階梯,主要的地形類型為_________ 和_________。
(2)①和②是三級地勢階梯的界線,山脈a是界線②上重要的一條山脈,它的名稱是____________;山脈a是兩個省級行政區的界線,也是兩個地形區的界線。山脈a以西是 _______(填省區簡稱),以東是 _______(填地形區名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為我國某地區略圖,讀圖完成下題.
【1】圖中表示的工業基地是( )
A. 遼中南工業基地 B. 滬寧杭工業基地 C. 京津唐工業基地 D. 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
【2】該工業基地得以發展的主導因素是( )
A. 水能資源 B. 水資源 C. 森林資源 D. 礦產資源
【3】根據圖中信息判斷,該地區適合發展的主要工業是( )
①鋼鐵工業 ②紡織工業 ③造船工業 ④石油化工學工業.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各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民族風情,請選出正確的一組( )
A.傣族——潑水節 B.彝族——那達慕大會
C.朝鮮族——火把節 D.蒙古族——蘆笙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長江流域水系圖”,回答下列問題。
(1)長江源頭位于__________省,最后注入________。
(2)上、中、下游劃分點分別在圖中字母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三峽和葛洲壩水電站分別在圖中字母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支流①是________。
(5)城市D是________,城市H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為“我國北緯32°的地形剖面圖”,讀圖回答下題.
【1】圖中反映出我國的地勢特點是( )
A. 西高東低 B. 東高西低 C. 南高北低 D. 北高南低
【2】山脈①是我國地勢二,三級階梯的分界線,據圖可知山脈①是( )
A. 雪峰山 B. 巫山 C. 昆侖山 D. 太行山
【3】圖中位于第二級階梯的地形區是( )
A. 青藏高原 B. 橫斷山區 C. 四川盆地 D. 長江中下游平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