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圖完成問題:
【1】如圖,黃河的“地上河”景觀主要出現( )
A.河流源頭 B.上游 C.中游 D.下游
【2】形成黃河“地上河”景觀的主要原因是( )
A.上游氣候趨于干旱 B.河套平原引水灌溉
C.黃土高原水土流失 D.內蒙古草原荒漠化
【答案】
【小題1】D
【小題2】C
【解析】
試題分析:
【小題1】黃河是我國第二長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它源自巴顏喀拉山,流經青海、四川等9省區,注入渤海,全長5464千米,流域面積75.24萬平方千米.
解:黃河中游流經黃土高原,由于水土流失嚴重,河流泥沙大增,下游在華北平原上,河床寬坦,水流緩慢,泥沙大量淤積,使河床抬高,成為圖中舉世聞名的地上河.基本無支流匯入,流域面積狹小.
故選:D.
【小題2】黃河是我國第二長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它源自巴顏喀拉山,流經青海、四川等9省區,注入渤海,全長5464千米,流域面積75.24萬平方千米.
解:黃河中游流經黃土高原,由于水土流失嚴重,河流泥沙大增,下游在華北平原上,河床寬坦,水流緩慢,泥沙大量淤積,使河床抬高,成為舉世聞名的地上河.基本無支流匯入,流域面積狹小.
故選:C.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既是我國地勢階梯分界線,又是東北─西南走向,且西部是高原,東部是平原的一組山脈是( )
A.昆侖山、祁連山 B.巫山、雪峰山
C.長白山、武夷山 D.大興安嶺、太行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人口與國內生產總值比較圖”,完成下列問題。
(1)發達國家人口約占世界總人口的_______℅,而其國內生產總值卻占世界的_______℅。
(2)發展中國家人口約占世界總人口的____℅,而其國內生產總值僅占世界的_____℅。
(3)中國屬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發展中國家”或“發達國家”)。
(4)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關于經濟、政治等方面問題的商談稱為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經緯網圖回答下列問題。
(1)A點的經度是__________,從低、中、高緯度看屬于________;
(2)B點的緯度是__________,從南、北半球看屬于__________;
(3)C點從東、西半球看,應屬于__________
(4)A、B、C三地中,有太陽直射的是__________
(5)A點位于B點的__________方向,B點位于C點的__________方向。
(6)A點所在的緯線長度比C點所在緯線的長度__________(填“長”、“短”或“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黃河水系示意圖”,完成下列問題。
(1)寫出黃河中游兩條主要支流的名稱。
①_______ _,②________。
(2)具有“塞上江南”美稱的平原是③________平原。
(3)從降水季節分配、黃土高原地表植被、土質等狀況,分析黃河中游水土流失嚴重的主要原因。
(4)黃河下游成為“地上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黃河下游泛濫成災在自然方面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治理的根本性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國慶節,太陽直射點的位置及其移動的方向正確的是( )
A.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動 B.在南半球,并向南移
C.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動 D.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圖,完成下列問題。
(1)完成下列表格
字母 | 土地利用類型 | 農業區 |
A | 水田 | 種植區 |
B | 旱地 | 種植區 |
C | 林業區 | |
D | 草地 | 區 |
(2)我國耕地、林地、草地資源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是
A各地開發歷史長短不同 B受氣候、地形等自然條件影響
C各地的人口密度不同 D各地的風俗習慣不同
(3)我國主要種植區分布在 (季風區/非季風區),年降水量 毫米以上。其中,旱地農業和水田農業的分界線大致與秦嶺— (河流)一線相同,這種差異主要是受此線南北的 (氣候/地形)條件影響。
(4)右圖中①地區的主要自然災害是 。
A.干旱 B.寒潮 C.地震 D.臺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