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圖甲長江流域圖和圖乙長江干流剖面示意圖,完成下列各題。
【1】關于長江流域自然環境特征的正確敘述是
A. 地勢東南高、西北低 B. 上游江面寬闊,水流平緩
C. 中游河流徑流量季節變化大 D. 下游地形多樣,以丘陵為主
【2】合理開發長江流域的方式是
A. 三峽以上河段開發水電為主 B. 中游地區圍湖造田,發展農業
C. 上游清理航運通道,避免淤塞 D. 下游限制人口遷入,減少污染
【3】為了有效控制甲河段洪澇災害,當地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 建設航道,完善交通網絡 B. 保護環境,開發旅游業
C. 修建堤壩,疏浚河道 D. 改善氣候,發展畜牧業
【答案】
【1】 C
【2】 A
【3】 C
【解析】
【1】根據所學的知識可知,長江流域地勢西高、東低;故A錯;下游江面寬闊,水流平緩,故B錯;長江中游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河流徑流量季節變化大,故C對;長江下游地形多樣,以平原為主,故D錯;所以該題的答案選C。
【2】合理開發長江流域的方式:長江上游植樹種草,保持水土;中游修建水庫,調節河流季節水量變化;下游退耕還湖,清理河道,增加蓄洪能力;故答案選A。
【3】讀圖可知,甲河段是長江中下游,是洪澇災害較為嚴重的地區:治理長江的關鍵是防洪,結合材料分析長江中下游洪澇災害頻發的主要自然原因是支流眾多,流經地區降水豐沛;汛期長,水量大;中游河道彎曲,人為原因過度砍伐,圍湖造田;提出相應的防洪對策:修建水庫,退田還湖,加固江防大堤,建設長江中上游防護林體系。故答案選C。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每一個人都扮演著許多角色,每一個角色都承擔著相應的責任。在學校,你的角色和責任是( )
A.兒女和孝敬父母
B.顧客和遵守公共秩序
C.社會成員和維護正義
D.學生和遵守學校紀律,完成學習任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全面二孩”政策說法正確的是( )
A.這說明我國實行計劃生育的目的是控制人口數量
B.“全面二孩”政策與計劃生育國策是相違背的
C.實行計劃生育是我國的立國之本
D.“全面二孩”政策是從我國現階段國情出發而制定的生育政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達人所之未達,探人所之未知”。徐霞客是明代杰出的地理學家和旅行家,一生足跡遍及我國眾多地區,他將考察所得撰成地理著作《徐霞客游記》,對其游歷地區的山川、河流、植被和地質地貌等做了詳細描述。下圖為徐霞客旅行線路示意圖。
閱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旅行線路經過的我國四大地理區域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徐霞客旅行經過的地形區有:____________________。(選擇填空)
A.東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東南丘陵、云貴高原
B.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東南丘陵、云貴高原
C.華北平原、四川盆地、東南丘陵、青藏高原
D.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云貴高原
(3)《游天臺山日記》是《徐霞客游記》的開篇之作,游記中對天臺山的記錄是:“荒草靡靡,山高風洌,草上結霜高寸許……嶺角(腳)山花盛開,頂上反不吐色(開花),蓋為高寒所勒(約束)耳”。
“頂上反不吐色”是對山頂景觀的描述,“________”是對山腳景觀的描述,“_________”是對景觀差異原因的表述,推斷從山腳到山頂氣候變化的主要影響因素是___________。
(4)徐霞客是世界上對石灰巖地貌進行科學考察和研究的先驅。他對湖南、廣西、貴州和云南各地不同的石灰巖地貌作了詳細考察和描述,并對地貌成因作出科學解釋。“四顧皆石峰,無一土山相雜,石峰林立”是徐霞客對石灰巖地貌特征的描述,下圖中能夠反映上述地貌特征的是_______。(填序號)
(5)徐霞客的科學成就還在于對河流的考察,他對許多河流的源頭進行了探索,通過親身考察論證了金沙江是長江的正源,否定了被人們奉為經典的《禹貢》中關于“岷山導江”的說法。河流的水文特征與地理環境有密切關系。圖中A、B為徐霞客考察過的兩條河流。將框圖中序號代表的內容填寫完整,分析A、B兩河結冰期和流量的差異及其主要影響因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圖,完成下列各題。
【1】有關亞馬孫平原的描述正確的是( )
A. 河網稀疏 B. 氣候炎熱干燥
C. 地勢東高西低 D. 分布著茂密的熱帶雨林
【2】有關巴西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咖啡、甘蔗主要種植于東北沿海
B. 世界重要的鐵礦石出口國
C. 城市、人口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上
D. 亞馬孫河注入太平洋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