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下圖回答下列問題。
(1)長江是我國第一大河,發源于高原,注入海。
(2)長江游河段水能豐富,享有“”的美譽。圖中A是我國最大的水電站。
(3)為長江上、中游的分界點,為長江中、下游的分界點。
(4)長江支流眾多,干支流通航里程長,航運價值大,被稱為“”。
(5)近年來,長江洪災頻繁發生,其主要自然原因是( )
①中游地區圍湖造田
②中下游地勢低平
③流域內降水豐沛
④上中游砍伐森林,破壞植被,中游泥沙淤積加劇
⑤支流眾多,雨季漲水集中
A.②③⑤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④⑤
(6)“裁彎取直工程”是長江防洪和發展航運的一項有效措施。重點實施的水域是( )
A.灘多流急的川江
B.面積逐漸縮小的洞庭湖
C.九曲回腸的荊江
D.奔流之下的金沙江
【答案】
(1)青藏,東
(2)上,水能寶庫,三峽
(3)宜昌,湖口
(4)黃金水道
(5)A
(6)C
【解析】 本題考查長江的源流概況與其治理及開發。
(1)長江是我國第一大河,發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脈,注入東海。
(2)長江上游河段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豐富,享有“水能寶庫”的美譽。據圖可知,圖中A為三峽水電站,位于長江干流上游,是我國最大的水電站。
(3)長江上游和中游的分界點是湖北省的宜昌,中下游的劃分點是江西省的湖口。
(4)長江支流眾多,干支流通航里程長,航運價值大,被稱為“黃金水道”。新中國成立以來,重點治理了灘多流急的川江和九曲回腸的荊江,疏浚長江航道,加強沿江港口建設,提高了航運能力。
(5)長江流域經常發生洪澇災害,其中有自然因素,也有人為因素。自然因素就是東部季風區受夏季風影響,流域內降水豐沛,中下游地勢低平,支流眾多,一遇雨天洪水一并涌入長江干流;人為因素主要是:在上中游地區,濫伐森林,植被遭到破壞,導致水土流失嚴重;中游地區的圍湖造田,導致湖泊蓄水量大減,中下游地勢低平,在暴雨季節來臨之時容易引發洪澇災害。故A正確。
(6)湖北枝城至湖南城陵磯的荊江河段有“九曲回腸”之稱,河道特別彎曲,水流不暢,泥沙淤積,使河床高出兩岸平地,有長江的“地上河”之稱。其治理措施是人工裁彎取直和加固大堤,其中人工裁彎取直主要是為了解決泥沙淤塞河床,水流不暢,造成水災,妨礙航運。故C正確。
所以答案是:(1)青藏;東;(2)上;水能寶庫;三峽;(3)宜昌;湖口;(4)黃金水道;(5)A;(6)C。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甲、乙兩大洲氣候類型分布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1】甲洲氣候類型大致以赤道為軸對稱分布,其影響因素是
A. 緯度位置 B. 海陸位置 C. 地形 D. 河流
【2】關于乙洲氣候的敘述,正確的是
A. 以高原高山氣候為主
B. 缺少寒帶氣候類型
C. 溫帶氣候類型面積廣大
D. 西部因海陸位置影響,氣候呈南北狹長分布
【3】關于兩大洲的敘述,正確的是
A. 都位于東半球 B. 都有面積廣大的熱帶沙漠
C. 甲洲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 D. 乙洲是世界上最濕潤的大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完成下列各題。
(1)甲乙兩山峰的相對高度是____________米。
(2)圖中字母A和D代表的地形部位分別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如果量得甲、乙兩山峰之間的圖上距離是2厘米,那么甲乙兩地的實地距離是____________。
(4)圖中的適宜開展攀巖活動的地點是__________(填字母)。
(5)圖中小河F的流向大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中國地理區域示意圖,完成下列各題。
(1)確定地區B與其他三個地區界線的主導因素是____________。
(2)從農業生產類型來看,地區C與D主要從事種植業生產,而地區A與B主要從事______生產。
(3)圖中流經了三大區域的河流是_____,該河流經②處的______高原,主要的生態問題是________。
(4)①③兩地中,植被的垂直地帶變化最復雜的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入侵我國的寒潮路徑圖”,完成下列各題。
(1)寒潮多發生在( )
A.冬半年
B.夏半年
C.一年四季
D.夏秋季節
(2)寒潮南下使所經過的地區產生( )
①急劇降溫 ②霜凍、大風 ③雨雪天氣 ④陰雨連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從入侵我國的寒潮路徑圖看,下列地區中受寒潮影響較小是( )
A.西北地區
B.華北地區
C.江淮流域
D.海南島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