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圖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區域
A . B .
C . D .
(2)A與B的分界線是嶺——河。
(3)我國四大地理區域中,降水最豐富的是 , 海拔最高的是 , 氣候最干旱的是 , 黃土高原所在的是。(填字母代號)
(4)我國的四大地理區域,其中,瀕臨海洋的是:、;屬于非季風區的是:、。(填字母代號)
【答案】
(1)北方地區;南方地區;青藏地區;西北地區
(2)秦;淮
(3)B;C;D;A
(4)A;B;C;D
【解析】(1)讀圖可知,A是北方地區,B是南方地區,C是青藏地區,D是西北地區;(2)A北方地區和B南方地區的分界線是秦嶺—淮河一線,它是我國重要的一條地理分界線;(3)我國四大地理區域中,B南方地區年平均降水量在800 mm以上,是我國降水量最豐富的地區;C青藏地區位于我國地勢第一級階梯,海拔最高;D西北地區距海洋遠,受夏季風影響小,降水少,氣候干旱,黃土高原屬于A北方地區;(4)觀察我國四大地理區域圖可知:瀕臨海洋的是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界線是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青藏地區和西北地區位于非季風區。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北回歸線穿越了我國部分省市,現在已有10座(包括在建)北回歸線標志塔,是世界上北回歸線標志塔最多的國家,但是北回歸線沒有經過以下哪個省:
A. 云南 B. 廣西 C. 廣東 D. 福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有學者按自然地理特征,將中國劃分成圖所示的四塊區域,并分別命名為“金色中國”、“銀色中國”、“綠色中國”和“黃色中國”。
讀圖完成小題。
【1】有關各區域地理景觀的敘述,正確的是()
A. “綠色中國”——草原廣袤,牛羊成群
B. “金色中國”——千里戈壁,黃沙漫漫
C. “銀色中國”——沃野千里,綠樹成蔭
D. “黃色中國”——地勢高聳,冰川廣布
【2】“綠色中國”和“黃色中國”的分界線()
A. 大致位于30°N附近
B. 與一月10℃等溫線基本吻合
C. 與半濕潤區與半干旱區分界線基本吻合
D. 與暖溫帶與中溫帶分界線基本吻合
【3】關于我國四大地理區域工農業生產的敘述,正確的是()
A. “金色中國”發展種植業的主要制約因素是人口少
B. “銀色中國”主要是發展高山牧業和綠洲農業
C. “綠色中國”擁有我國最大的重工業基地
D. “黃色中國”擁有我國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聚集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江南丘陵某地地表結構和農業用地結構餅狀圖,完成下列小題。
【1】該地區農業用地結構不合理的主要表現是( )。
A. 過度開墾
B. 過度放牧
C. 過度植樹
D. 過度養殖
【2】要是該地區農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出路在于( )。
A. 平原退耕還草,大力發展畜牧業
B. 陡坡緩坡都用來植樹造林,改善環境
C. 多修梯田,擴大水稻種植面積
D. 因地制宜調整農業結構,積極開展多種農業經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中國主要土地利用類型的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C地的土地利用類型是
A. 林地 B. 旱地 C. 水田 D. 草地
【2】圖中A地農業生產的說法,正確的是
A. 農作物熟制為一年一熟 B. 主要糧食作物是小麥
C. 主要糧食作物是水稻 D. 是我國著名的甜菜基地
【3】我國西部四大牧區在自然條件方面的共同特征是
A. 光照充足,熱量豐富 B. 面積廣大,草場廣闊
C. 氣候溫暖,降水豐沛 D. 地形崎嶇,河湖密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新世紀我國四大工程分布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①工程是________自治區________盆地通過管道輸往長江中下游地區,“東輸”的終點________市。
(2)①工程穿過的地形區有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________高原、________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該工程三次穿越________河,一次穿越長江,工程量十分艱巨。但在施工過程中嚴格規定了28m寬的施工區域,盡量避免破壞地表植被,廢棄物全部回收處理,土石方全部回填。這些做法有利于________。
A.促進新疆經濟的發展B.保護脆弱的生態環境 B.促進就業 D.增加當地的財政收入
(3)③工程分為南、北、中三條輸送線路,南線的終點是________工業基地。
(4)②工程是________,主要把________水系的水調往我國缺水的西北、華北地區。
(5)④工程中鐵路是________鐵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鐵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