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我國行政區劃圖,如圖,回答下列各題。
(1)寫出下列省區的名稱:
D , E , K , L , J。
(2)寫出下列省區的簡稱:
A , B , M , N。
(3)寫出下列省區的行政中心:
C , H , F , I。
(4)橫線后面的答案用圖的字母代替:
我國跨經度最廣的省區:;面積最大的省區:;
最南部的省區:;人口最多的省區:。
(5)我國人口地理界線,是由黑龍江省的市到云南省的市。
(6)①②③④是我國的臨海,它們名稱分別是①、②、③、④。
(7)F省相鄰有兩個特別行政區,位置靠東的是: , 位置靠西的是:。
【答案】
(1)內蒙古自治區,黑龍江省,山西省,福建省,湖南省
(2)新,青,臺,渝
(3)成都,昆明,廣州,拉薩
(4)D,A,G,F
(5)黑河,騰沖
(6)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7)香港,澳門
【解析】(1)由圖可知,D是我國跨經度最廣的內蒙古自治區,E是我國緯度最高的黑龍江省,K是輪廓大致呈平行四邊形的山西省,L是與臺灣隔海相望的福建省,J是湖南省。(2)由圖可知,圖中A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簡稱“新”,B是青海省,簡稱“青”,M是臺灣省,簡稱“臺”,N是位于西部的直轄市-重慶,簡稱“渝”。(3)由圖可知,圖中C是四川省,省級行政中心是成都,H是云南省,省級行政中心是昆明,F是廣東省,省級行政中心是廣州,I是西藏自治區,省級行政中心是拉薩。(4)我國跨經度最廣的省區是D代表的內蒙古自治區,面積最大的省區是A代表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最南部的省區是G代表的海南省,人口最多的省區是F代表的廣東省。(5)我國的人口地理界線是由黑龍江省的黑河市到云南省的騰沖市。(6)由圖可知,圖中①、②、③、④是我國的臨海,它們名稱分別是①是渤海、②是黃海、③是東海、④是南海。(7)由圖可知,F省是我國廣東省,該省南部有兩個特別行政區,其中位置靠東的是香港,位置靠西的是澳門。
故答案為:(1)內蒙古自治區;黑龍江省;山西;福建;湖南省。(2)新;青;臺;渝。(3)成都;昆明;廣州;拉薩。(4)D;A;G;F。(5)黑河;騰沖。(6)渤海;黃海;東海;南海。(7)香港;澳門。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1980年我國開始執行一對夫婦只能生育一胎的計劃生育政策,十八屆五中全會后,我國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讀“1980~2012年我國人口自然增長率和人口數量增長曲線圖”。完成下列各題。
(1)1980年執行計劃生育政策后,我國的人口增長狀況是( )
A.人口數量開始減少
B.人口數量持續增加
C.人口自然增長率保持不變
D.人口自然增長率持續下降
(2)十八屆五中全會對計劃生育政策進行調整的主要目的是( )
A.平衡男女比例失衡
B.緩解人口數量不斷減少的問題
C.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
D.解決獨生子女自理能力較差的問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回答下列各題。
(1)A,B階段人口增長十分緩慢的原因是( )
①國家貧窮落后,社會動蕩 ②社會醫療保障條件差
③出生率高,死亡率也高 ④隱瞞人口的現象普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C階段人口迅猛增長的主要原因是( )
A.國家實行鼓勵人口增長的政策
B.多子多福的觀念仍然支配著人們的生育觀
C.經濟飛速發展,勞動力需求增多
D.經濟和衛生事業發展迅速,死亡率降低
(3)D階段人口增長有所減緩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們的生育觀念變了,都不愿多生孩子
B.實行了計劃生育政策
C.人口死亡率大大降低
D.人口死亡率增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人口增長曲線圖”,回答問題:
(1)閱讀上圖可知,舊中國在較長的歷史時期中,由于戰爭、疾病等原因,人口增長。
(2)新中國成立后,人口增長基本上呈上升。
(3)20世紀70年代后,我國人口出生率有所下降,但人口增長仍很迅速,其原因是。
(4)為了使人口數量的增長同和相適應,我國政府把作為一項基本國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我國長江、黃河、珠江和塔里木河的流量年變化曲線圖,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甲、乙、丙、丁四條河流中,屬于內流河的是( )
A.甲河
B.乙河
C.丙河
D.丁河
(2)四條河流中流量最大和含沙量最大的分別是( )
A.甲河與丙河
B.甲河與丁河
C.乙河與丙河
D.乙河與丁河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