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我國四省區水稻、小麥、棉花、油菜播種面積統計圖”,據此回答下題。
圖中甲、乙、丙、丁分別代表
A.新疆、湖北、安徽、河北
B.河北、湖北、安徽、新疆
C.新疆、安徽、河北、湖北
D.安徽、河北、新疆、湖北
【答案】A
【解析】根據圖示甲省區種植棉花和小麥的比重高,可能為新疆;乙省區種植水稻和油菜的比重高,位于南方長江流域,可能為湖北;丙省區種植小麥和水稻及油菜的比重都較高,為南北方的交界處,可能為安徽;丁省區種植小麥比重高,位于北方地區,可能為河北。所以本題選擇A選項。
小麥是我國北方的主要糧食作物,主要分布于秦嶺淮河的以北區域,一般以長城為界,以北大體為春小麥,以南則為冬小麥。主要產區為華北平原、東北平原等地;玉米是我國的第三大糧食作物,現代主要用作飼料糧,東北平原是我國玉米的主產區,其中吉林省是我國玉米的第一大玉米主產省。我國棉花生產集中分布在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新疆是我國優質長絨棉產區;大豆是我國主要的油料作物,中國大豆的集中產區在東北平原、黃淮海平原、長江三角洲和江漢平原;油菜主要為我國南方的油料作物,主要種植區為長江中下游平原;花生分布比較普遍,山東、河南兩省為主要產區;甜菜是一種性喜溫涼的作物,主要分布在我國東北、內蒙古到北疆地區;甘蔗性喜濕熱,主要分布在華南及四川盆地,廣西壯族自治區為最大產區。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地球自轉和公轉的敘述,正確的是
A. 轉動中心相同
B. 轉動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東
C. 自轉產生晝夜長短的變化,公轉產生晝夜交替的變化
D. 自轉和公轉分開單獨進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列左、中、右三圖,完成下列要求。
(1)印度尼西亞被稱為“火山國”,是由于該地區處于A、B、C三大板塊的交界處,多火山和地震,其中C為____________板塊。
(2)由右圖中河流的流向可判斷中南半島的地勢特點___________;地形特點是_____。
(3)由中圖分析,該地區最主要的糧食作物是___________,適合該作物生長的有利氣候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右圖中陰影部分表示中南半島主要農業區,請描述這些農業區的分布狀況___________。
(5)東南亞成為我國居民出國旅游的熱點地區,從地理位置、旅游資源、語言文化三方面分析其原因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以“黑土地”著稱的平原分布在圖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2)圖2所示的地區主要分布在( )
A.①
B.②
C.③
D.④
(3)形成圖2綠洲景觀的決定性因素是( )
A.交通
B.水源
C.光熱
D.人口
(4)關于區域③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經濟林木以蘋果、香蕉為主
B.耕地類型以旱地為主
C.作物熟制以一年一熟為主
D.植被類型以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為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非洲大陸大部分位于_______(低、中、高)緯度,氣候普遍暖熱,因而被稱為“熱帶大陸”。
(2)非洲氣候類型的分布特點是以_________(緯線)為中心,呈_____對稱分布。非洲大陸分布面積較廣的氣候類型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
(3)據非洲大陸沿赤道地形剖面圖判斷,非洲大陸赤道附近的地勢特征是_______。
(4)根據圖中提供的信息,剛果河與尼羅河比較,水量較大的是______河,簡要分析其水量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5)乞力馬扎羅山位于赤道附近,但山頂終年積雪,其原因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長江中下游地區之所以成為同緯度地區的多雨區,主要受惠于()
A.東西走向的山脈形成的地形雨
B.夏季風的暖濕氣流
C.北緯150~300的緯度位置
D.廣闊單一的平原地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世界海陸的分布特點是( )
A.陸地全部集中在北半球
B.地球表面陸地面積比海洋面積大
C.南極地區是海洋,北極地區是陸地
D.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但南極周圍卻是一片陸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山東省礦產資源豐富,金、石膏等礦產儲量居全國第一
B. 山東省人口總數居全國第一位,人口基數大,人口老齡化問題嚴重
C. 山東省農業比較發達,農業產業化水平較高
D. 山東省工業基礎好,重工業發達,工業化水平較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