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現象是()
A. 晝夜的產生 B. 四季變化 C. 晝夜更替現象 D. 晝夜長短變化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福建與臺灣區域示意圖,回答問題。
(1)地形類型均以為主。城市分布共同特點:。
(2)判斷以下描述是否可信,說明理由。
①臺灣島森林茂密,有大片的蘋果園、桃樹林等。
是否可信 , 判斷理由是
②臺灣島東西兩岸差別很大,西岸的村莊、城市、稻田、果園比東岸多。
是否可信 , 判斷理由是
(3)當前,制約臺灣經濟發展的地理因素有
①地狹人稠,人均資源不足 ②島內市場狹小
③資金短缺、技術力量薄弱 ④山地多,交通運輸落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4)舉例說說構建“海峽西岸經濟區”對海峽兩岸經濟發展的意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完善人口發展戰略,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這有助于緩解的人口問題是( )
A. 人口分布不均 B. 人口素質低 C. 人口基數大 D. 人口老齡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看漫畫《無限吃有限》,完成后面小題:
(1)該漫畫反映了當前世界上存在著嚴重的( )
A.環境問題
B.人口問題
C.經濟問題
D.水污染問題
(2)漫畫所反映的問題可能產生的后果是( )
A.勞動力普遍短缺
B.資源短缺
C.各國國防兵源不足
D.全球人口老齡化嚴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中歐班列小使者 合作發展大交流
中歐班列是指往返于中國和歐洲之間的鐵路貨運列車.2017年9月15日,山東首條“點對點”直達中歐班列從威海港始發,自東到西慣穿整個中國。它從新疆阿拉山口出境,經中亞、歐洲等地,直達德國杜伊斯堡,運行時間15天至18天,比威海至德國海上運輸縮短近20天,去程滿載“威海制造”,歸程滿載“德國特產”,讀下圖,回答問題。
(1)圖甲中甲組、乙組商品是德國特產”或“威海制造請把“甲組乙組”填在右面示意圖相應的括號內(箭頭表示商品流動方向)。
(2)中歐班列運輸路線經過地區自然地理環境差異顯著,圖乙甲地的地形類型是 。圖丙中①、②、③三個氣候圖分別代表杜伊斯堡、阿斯塔納、威海三地的氣候,據此說出三地氣溫年較差從大到小的排列順序是 (填序號),威海的降水特點是 。
(3)中歐班列與同起始地的海上運輸相比,優勢是 (至少寫出兩點)。
(4)從農業、工業、服務業三方面說明杜伊斯堡所在歐洲西部經濟的發達性(至少寫出兩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香港地區示意圖”,回答問題。
(1)寫出圖中區域名稱:A , B , C。
(2)毗鄰城市:D。
(3)鐵路線:E。
(4)香港毗鄰的省:F , 其行政中心。
(5)香港是著名的自由港,一向是香港的主導產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回答下題:
(1)關于如圖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我國地形復雜多樣,山區面積廣大
B.我國地勢西低東高,呈三級階梯狀分布
C.我國地勢的第三級階梯上的地形以平原和丘陵為主
D.我國復雜多樣的地形中,山區面積比較小
(2)這種地勢特征對我國自然地理環境和經濟發展的影響表現為( )
A.有利于海洋上的濕潤氣流深入內陸,形成豐沛的降水
B.使我國許多大河自東向西注入海洋,溝通了東部與西部之間的交通
C.在階梯內部,由于降水豐富,水能資源巨大
D.有利于我西北內陸地區的農業發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中國地形略圖,完成各題:
(1)寫出字母代表的山脈名:A; B; C; D; E .
(2)圖中地形區:高原①是;盆地②是; 平原③是;丘陵④是 .
(3)⑤所在省區的簡稱是 . ⑥所在省區行政中心是 .
(4)我國疆域最西端⑦是: .
(5)我國地勢第二、第三階梯的分界線為D、E、巫山和雪峰山( 用字母G在圖中標出雪峰山 ).
(6)我國第二階梯主要地形為 和盆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有關地球基本面貌特征的描述,正確的是()
A. 世界海陸分布均勻 B. 從太空看地球更像“陸球”
C. 北半球陸地面積小于海洋 D. 地球上三分海洋、七分陸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