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經緯網示意圖,完成下列問題。
(1)讀出A、D兩點的經緯度A____D_____。
(2)判斷B、C兩點的半球位置:從南、北半球看,B點位于__半球;從東、西半球看,C點位于____半球。
(3)位于高緯度的是_____點。
(4)C點在D點的______方向。
【答案】80°N,140°E 20°S,140°W 北 東 A 西北
【解析】
赤道是最長的緯線,以赤道為界,分為南、北半球。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由經緯線相互交織構成的網絡叫做經緯網,經緯網能確定地球表面任意地方的位置。
(1)在圖中找到A、D兩點,80°緯線、140°經線經過A點,分析緯度變化趨勢,緯度自北向南減少,故應該是北緯,用N表示;分析經度變化趨勢,度數向東增加,故為東經,用E表示,A的經緯度為80°N,140°E。20°緯線、140°經線經過D點,分析緯度變化趨勢,緯度南增加,故應該是南緯,用S表示;分析經度變化趨勢,度數向東減少,故為西經,用W表示,D的經緯度為20°S,140°W。
(2)赤道以北為北半球,赤道以南為南半球。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作為劃分東西半球的界線,20°W以東到160°E為東半球。從南、北半球看,B點位于北半球;從東、西半球看,C點位于東半球。
(3)0°~30°為低緯度,30°~60°為中緯度,60°~90°為高緯度。A點緯度為80°,屬于高緯度。
(4)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據圖經緯網可知,C點在D點的西北方向。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列甲、乙兩地的氣溫曲線圖和降水柱狀圖,完成下列問題。
(1)甲、乙兩地,氣溫年較差大的是___________。
(2)甲、乙兩地都位于_______半球(南、北半球);判斷的依據是__________。
(3)乙地的氣候特征是_________;從海陸位置分,乙地屬于______(填東岸或西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有學者按自然地理特征,將中國劃分成下圖所示的四塊區域,并分別命名為“金色中國”、“銀色中國”、“綠色中國”和“黃色中國”。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上述四大地理區域劃分的最主要依據是( )
A. 經濟 B. 人口 C. 氣候 D. 河流
【2】有關各區域地理景觀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綠色中國”——草原廣袤,牛羊成群
B. “金色中國”——千里戈壁,黃沙漫漫
C. “銀色中國”——沃野千里,綠樹成蔭
D. “黃色中國”——地勢高聳,冰川廣布
【3】“綠色中國”和“黃色中國”的分界線( )
A. 與800毫米年降水量線基本吻合
B. 與一月10℃等溫線基本吻合
C. 與半濕潤區與半干旱區分界線基本吻合
D. 與暖溫帶與中溫帶分界線基本吻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西氣東輸三線(簡稱“西三線”)西起新齄霍爾果斯,東段至福建福州。讀圖回答問題。
(1)西氣東輸主要的運輸方式是_____。西三線主要氣源是從霍爾果斯口岸進口的來自_____地區(亞洲分區)的天然氣。
(2)西三線東段起于江西吉安,經過A_____山脈進入福建省,依次經過的地區有B_____、C_____、廈門、泉州、莆田、福州。影響該線路走向的主要社會經濟條件是_____。
(3)兩個省級行政區相比,發展工業各有何優勢和不足?選擇其中一個作答。_____(新/福建)。
優勢_____,不足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A、B兩地(北半球)氣溫年變化曲線圖和年降水量的月份分配圖,完成下列問題。
(1)A地最低氣溫出現在 月;最高氣溫出現在 月;此地氣溫年較差大約是 ;說明此地氣溫的年變化 。
(2)B地哪幾個月份降水較多? ;那幾個月份降水較少? ; 說明此地降水的季節變化? 。
(3)B地的氣候類型是 ①熱帶雨林氣候②溫帶海洋性氣候③地中海氣候④寒帶氣候
(4)A地的氣候特征是 ①全年溫和多雨 ②全年高溫多雨 ③終年寒冷干燥④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
(5)你知道判斷氣候特征的兩個重要指標是什么?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我國降水的敘述,正確的是
A. 年降水量由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減少 B. 各地區降水量差異很小
C. 大部分地區的降水多集中在11—12月 D. 各地區降水量的年際變化不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