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我倆把地球分成了東、西兩個半球,“我倆”指( )
A. 20°E和160°W B. 0°和l80° C. 20°W和160°W D. 20°W和160°E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東半球海陸分布及經緯網示意圖”和“地球公轉示意圖”,完成下列問題.
(1)圖1中B點的經緯度是 . B點位于A點的方向.
(2)圖1中A,B,C三點既沒有太陽直射也沒有極晝極夜現象的是點.
(3)在圖2中的地軸上用箭頭標出地球自轉方向.(繪圖用2B鉛筆或簽字筆)
(4)當太陽直射在圖1中B點所在的緯線上時,地球公轉到圖2中的處附近.
(5)根據學過的地球運動知識并結合你的觀察可知,春分到夏至期間,我們這里的白晝在逐漸變(長或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一位教授把我國四大區域命名為“綠色中國”“黃色中國”“銀色中國”和“金色中國”。讀圖回答問題。
(1)“綠色中國”對應的是地區。
(2)寫出區域分界上的三條主要山脈。
① ② ③
(3)青藏地區受地形的影響,自然環境特征是;西北地區的自然環境特征是干旱,主要影響因素是。
(4)甲圖是我國四大高原中在高原最可能見到的人文景觀。
(5)我國傳統交通工具形成“南船北馬”地域特色的主要自然原因是:北方地區平原廣闊,地形平坦;而南方地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黃老師在自己的博客里上傳了《地球和地圖》的課件。他的學生們瀏覽課件之后紛紛留言,請你指出哪位學生的說法有誤( )
A. 玲玲說:“人們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
B. 貝貝說:“麥哲倫環球航行,證實了地球是一個球體”。
C. 齊齊說:“地球儀是人們仿照地球的形狀,按照一定的比例縮小制成的”。
D. 芳芳說:“只用緯度就可以確定地球表面某一點的位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認真觀察下圖實驗現象,完成下列各題。
(1)此實驗驗證了下列哪種因素對氣溫的影響( )
A.地形因素
B.緯度因素
C.海陸因素
D.季風因素
(2)通過實驗,得出的正確結論是( )
A.緯度越高,氣溫越低
B.海拔越高,氣溫越低
C.受季風影響越大,降水越多
D.陸地日較差大,海洋日較差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某區域示意圖,完成下列各題。
(1)甲、乙、丙、丁所在的省區與其簡稱及行政中心的連線,正確的一項是( )
A.甲—鄂—長沙
B.乙—湘—武漢
C.丙—贛—南昌
D.丁—桂—廣州
(2)丁省的珠江三角洲地區與港澳地區經濟聯系密切,改革開放初期,珠江三角洲和港澳地區形成了“前店后廠”的合作模式,其中珠江三角洲扮演“廠”角色的有利條件有( )
①土地資源相對豐富、廉價 ②勞動力豐富 ③京廣線、京滬線直通本區 ④資金雄厚、信息發達 ⑤海外貿易窗口
A.①②
B.④⑤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世界人口分布圖,完成下列要求。
(1)①②③④地區都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區,其中①位于________,②位于________,這些地區位于________(南、北)半球。
(2)②所在的大洲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長率最________(高、低)的大洲,常出現的人口問題是________、社會養老負擔加重等,因此需要采取________(控制、鼓勵)生育的措施。
(3)人口稀少的原因常有:①位于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②極端干旱的沙漠地區③氣候過于濕潤的雨林地區④終年嚴寒的高緯度地區。其中D地區人口稀少的原因是________,B地區人口稀少的原因是________(填數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