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蘭考縣位于河南省東北部,50多年前,“夏秋水汪汪,冬春白茫茫,風起三尺沙,黃土埋莊稼”,自然災害嚴重影響當地的農業生產。焦裕祿帶領蘭考人民在黃河古道種植泡桐防護林,基本根治了蘭考地區的風沙、水澇和鹽堿三大自然災害。如今,通過持續綠化造林和積極推廣“農桐間作”模式,使生態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蘭考縣泡桐有“一年一根桿,兩年粗如碗,三年能鋸板”之說,材質輕柔,結構均勻,不翹不裂不變形,耐蝕耐腐耐高濕,是制作家具、模型、樂器的上等材料,木制品出口東南亞及歐美市場。目前,蘭考縣圍繞家居制造及木業加工,統籌推進家居制造及木業加工產業布局,打造品牌家居產業集聚地。與此同時,產業鏈條不斷延長,木材交易市場、交通運輸、餐飲服務等相關產業年創效益20多億元,吸納農村富余勞動力10萬多人。下圖為蘭考縣地理位置示意圖。
(1)在蘭考縣以前多發的風沙、水澇、鹽堿三大自然災害中任選一種,分析其形成的自然原因。
(2)分析泡桐防護林在治理大自然災害中的生態原理。
(3)說明蘭考縣發展家居制造及木業加工的有利區位條件。
(4)簡述蘭考縣政府積極推廣“農桐間作”模式的意義。
【答案】(1)水澇: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降水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大;地勢低洼,排水不暢,多水澇災害。鹽堿:春季氣溫回升快且多大風,蒸發量大;地勢低洼,地下水水位較高,土壤中的鹽分隨著地下毛細管水上升,水分蒸發后,鹽分積聚于土壤表層,造成土地鹽堿化。風沙:地表多黃河沙質土壤,土質蔬松;植被覆蓋率低;冬春季節氣候干旱,多大風,易形成風沙天氣。
(2)防護林可以降低風速,提高土壤濕度,起到防風固沙作用;攔截地表徑流,涵養水源,減少水澇災害;改善田間小氣候,減少地面蒸發,減輕土壤鹽堿化,改良鹽堿地。
(3)林木資源豐富;泡桐材質優良:勞動力豐富、廉價;交通使利;國內外市場廣闊;土地租金低;政策支持;相關配套服務設施完善等。
(4)改善生態環境,減輕自然災害;促進農林產品及加工業的發展,提高經濟效益;加快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增加就業機會,提高農民收入,加快脫貧步伐。
【解析】(1)本題主要考查自然災害的形成原因。主要從地勢、氣候及沙源等角度分析。水澇:溫帶人陸性季風氣候,降水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大;地勢低洼,排水不暢,多水澇災害。
鹽堿:春季氣溫回升快且多大風,蒸發量大;地勢低洼,地下水水位較高,上壤中的鹽分隨右地下毛細管水上升,水分蒸發后,鹽分積聚于土壤表層,造成土地鹽堿化。
風沙:地表多黃河沙質土壤,土質蔬松:植被覆蓋率低;冬春季節氣候干早,多大風,易形成風沙天氣等。
(2)泡桐防護林在治理大自然災害中的生態原理主要從泡桐樹對水澇、風沙和鹽堿化的影響角度分析。從水澇看,主要凸出其水循環方面的作用,而風沙主要從減小風速方面考慮。而鹽堿化主要從蒸發方面分析。
(3)蘭考縣發展家居制造及木業加的有利區位條件主要從工業區位因素包括原料、勞動力、市場、交通等角度考慮。林木資源豐富;泡桐逵生,材質優良:勞動力豐富、廉價;交通使利:;國內外市場廣闊;土地租金低;政策支持;相關配套服務設施完善等。
(4)蘭考縣政府積極推廣“農桐間作”模式的意義要從發展該模式對社會效益(就業)、經濟效益、環境效益角度綜合分析。改善生態環境,減輕自然災害;促進農林產品及加工業的發展,提高經濟效益;加快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增加就業機會,提高農民收入,加快脫貧步伐等。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中國地圖,回答下列問題。
(1)B區域和C區域的分界線是___________________,它是我國東部重要的地理分界線。
(2)D區域修建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________________鐵路。
(3)圖中由②--①的自然景觀呈現出_________—荒漠草原—荒漠的變化,造成這種景觀變化的原因是距離海洋越來越遠,降水越來越_________。
B區域被譽為“黑土地和黃土地”,其中“黑土地”是指____________(地形區)。
(5)C區域的耕地類型是__________。
(6)圖中A區域與D區域的相似之處是( )
A.熱量充足B.水資源豐富C.日照充足D.土壤肥沃
(7)對圖中兩條河流描述正確的是( )
A.小浪底和三峽水電站都建在河流的上游
B.兩條河流都有凌汛現象
C.兩條河流都是外流河,且都流經我國地勢的三級階梯
D.兩條河流都有結冰期,含沙量大
(8)下圖為我國沿北緯30°的地形剖面圖,圖中所示的地形區自東向西是:長江中下游平原、甲處的_________(紫色盆地)、橫斷山區和乙處的青藏高原,由此可以看出我國地勢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呈階梯狀分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中國空白政區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北回歸線自西向東依次穿過、、、。(寫簡稱)
(2)①是(全稱)。
(3)表示貴州省的數字序號是省會是。
(4)③是海;④是海峽,該海峽西側省區的簡稱是。
(5)⑤是(國家);⑥是(國家)⑦是(國家)。
(6)在圖中標注出黃河注入的海洋名稱。
(7)在圖中標注出黃河上、中游分界點名稱。
(8)長江與黃河共同流經的省區有、。
(9)長江與黃河的流向是 , 注入(大洋),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華北平原植被生長期內林地和耕地生態區植被覆蓋度(植物地上部分投影的面積占地面的比率(%))變化趨勢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同一農業耕作區內同一作物植被覆蓋度不同,最可能是
A. 種植作物不同 B. 地形坡度不同
C. 氣候條件不同 D. 土壤種類不同
【2】根據材料分析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 N植被春季氣溫回升,植物開始生長 B. N植被為溫帶落葉闊葉林
C. M變化是因該地河流有明顯的春汛和夏訊 D. M覆蓋度6月份出現低谷與作物輪作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北方地區位置和地形圖,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圖中字母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山脈:A;B;平原:C;E;高原:D;F;海洋:G;H
(2)C地區北部土壤肥沃,因土壤中含腐殖質被稱為。原來的大片荒地已成為我國農業基地。
(3)F處的民居較有代表性是 , 主要糧食作物是 , (舉2例)存在的主要環境問題是。
(4)E地區發展工農業生產面臨的最大問題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材料及“長江流域”示意圖,完成下列內容要求:
材料:2015年6月1日21時30分,隸屬于重慶東方輪船公司的東方之星輪,在從南京駛往重慶途中突遇龍卷風,在湖北監利水域沉沒。
(1)長江發源于青藏高原的 _ (山脈),注入 海。(2)支流A是 ,支流B是 ,支流A、B與長江干
流交匯的城市分別是___________ (城市C)、重慶。
(3)東方之星輪沉沒水域湖北監利屬于長江的 (上游、中游、下游)河段,所在省區的簡稱是 。長江水能資源豐富,主要分布在 (上游、中游、下游)河段,在長江上建成了世界最大的 水利樞紐。
(4)沿長江高新技術產業密集區的核心城市是 。
(5)圖中甲地所在的地形區(名稱)是 ,它是我國重要的產棉區之一;乙地所在的地形區(名稱)是 ,按照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的原則,該地應該發展 業(種植、林、畜牧、水產),選擇的理由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分析回答以下問題。
(1)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規是。
(2)南半球20℃等溫線經過的大洲有洲和洲、洲。
(3)七大洲中,年平均氣溫最低的洲是。
(4)南半球與北半球的等溫線相比較,較平直的是 , 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