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板塊分布示意圖,回答下面小題。
【1】板塊構造學說的基礎是大陸漂移說,提出大陸漂移說的科學家是:
A.魏格納B.麥哲倫C.哥白尼D.哥倫布
【2】讀圖可知,地球表層大致劃分為幾大板塊:
A.4B.5C.6D.7
【3】大洋洲所在的板塊是:
A.亞歐板塊B.大洋洲板塊 C.印度洋板塊D.太平洋板塊
【4】國家測繪局有研究結果表明,喜馬拉雅山脈的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正以平均每年1.8厘米的速度在上升。對這一地理現象的合理解釋是:
A.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發生張裂B.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發生張裂
C.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碰撞擠壓D.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碰撞擠壓
【答案】
【1】A
【2】C
【3】C
【4】D
【解析】
根據地質學家經過長期研究,提出了板塊構造學說.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地球巖石圈是由板塊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由亞歐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和南極洲板塊六大板塊拼合而成,其中太平洋板塊幾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塊既包括大陸,又包括海洋.海洋與陸地的相對位置是不斷變化的,進行分析解答。
【1】板塊構造學說的基礎是大陸漂移說,提出大陸漂移說的科學家是魏格納。故選:A。
【2】全球地殼可劃分為六大板塊:太平洋板塊、亞歐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其中除太平洋板塊幾乎全為海洋外,其余五個板塊既包括大陸又包括海洋。
故選:C。
【3】全球主要由亞歐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和南極洲板塊六大板塊拼合而成;讀圖分析可知,大洋洲所在的板塊為印度洋板塊。故選:C。
【4】一般來說,板塊的內部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地殼比較活躍。經研究發現,喜馬拉雅山脈主峰珠穆朗瑪峰每年大約增高1.8厘米,這是因為喜馬拉雅山位于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碰撞擠壓地帶,迫使山峰升高。依據題意。故選:D。
本題主要考查板塊的分布特點。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經緯線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赤道是最長的經線
B. 本初子午線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線
C. 20°W、160°E經線圈是東西半球分界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太陽照射地球示意圖”, 此時太陽直射在南回歸線緯線上,完成下列問題:
此時北半球是______節氣,B點白晝時長是_____小時,此時看到的是______(日出或日落)。陽光直射點開始向______方向移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國慶節前夕,今年第21號臺風“杜鵑”在福建莆田登陸,并移入江西,受其影響,南昌出現了降溫和暴雨天氣。下圖為臺風“杜鵑”的移動路徑圖。
讀圖回答下面小題。
【1】南昌的經緯度是:
A.28°E 116°NB.28°N 116°EC.28°S 116°WD.28°W 116°N
【2】江西省所屬的溫度帶是:
A.熱帶B.南溫帶C.北溫帶D.北寒帶
【3】江西和福建都位于:
A.亞洲B.非洲C.歐洲D.大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幅員遼闊,東西相距5000多千米,跨經度60多度,南北相距約5500千米,跨緯度約49度。根據資料及下圖,回答下面小題。
【1】圖中展示了我國的一些現象,主要是由于經度范圍廣造成的是( )
A.AB.BC.CD.D
【2】圖B現象主要說明了( )
A.我國南北跨緯度范圍廣B.我國東西跨經度范圍廣
C.我國多高大山脈D.我國降水差異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