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長江水系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長江發源于________ 高原,最后流入___________ 海。
(2)湖口為長江中、下游的分界點,它位于___________省境內,該省的簡稱為 ,________,該省位于我國地勢的第______ 級階梯上。
(3)A處是______________ 水電站,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長江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________ 游河段。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一人乘火車外出旅游,當到達目的地時,原來一只空旅行袋內裝滿了他一路不得不脫下來且暫時不穿的衣服。你認為此人的旅行路線應是
A、上海—北京 B、杭州—昆明 C、哈爾濱—廣州 D、濟南—西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南水北調工程2014年建設目標:中線如期通水,東線運行平穩.讀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1)在圖中找到并用實線描畫出我國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線。
(2)參照對黃河的描述,在圖中空白處完成對長江的描述。
(3)根據圖中信息,比較我國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水資源和土地資源的分布特點。
(4)長江中下游地區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水資源的調出區,該地區洪澇災害頻繁多發,試提出防治長江中下游地區洪澇災害的主要對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繼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兩大經濟地帶之后,我國又一工業密集區——環渤海經濟圈(包括的范圍如圖所示)已初步形成,它將帶動北方地區經濟迅速發展。
材料一:環渤海經濟圈礦產、交通示意圖
材料二 環渤海經濟圈人口、國民生產總值、水資源約占全國比例表
內 容 | 人口 | 國民生產總值 | 水資源 |
約占全國比例(%) | 17.5 | 26.2 | 3.54 |
(1)從材料一看出,環渤海經濟圈主要包括京、津、____________(填寫簡稱)魯、遼等五個省級行政區。
(2)通過材料二分析可知,____________缺乏成為限制該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除自然因素外,主要是人口多、生活用水量大和____________大量用水等人為因素。目前,為解決此問題,國家實施的一項重大工程是____________。
(3)依據材料一、二可歸納出,環渤海經濟圈經濟發展的優勢條件有: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北回歸線自東向西依次穿過的省區是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簡稱)
(2)①是__________(填省區名稱),②省區的行政中心是__________。
(3)③是________海,海峽④西側的省區是________________。
(4)我國海岸線長達18 000多千米,與我國隔海相望的國家有6個,其中⑦是____(國家)。
(5)陸上鄰國⑤是___________,⑥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解答下列各題。
(1)此圖表示的地貌分布在我國_______地區,它是在_______作用下形成的。
(2)簡答題:雅魯藏布江谷地發展農業的有利條件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右表,2010年我國赤潮發生的次數最多,面積最大的海域是( )
2010年各海域 赤潮統計 | 渤海 | 黃海 | 東海 | 南海 |
發生次數/次 | 1 | 12 | 47 | 8 |
發生面積/千米2 | 30 | 1578 | 12070 | 60 |
A.渤海 B.黃海 C.東海 D.南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降水的空間分布特點是:
A.從東北地區向西南地區遞減 B.從南部沿海向北部沿海遞減
C.從中部地區向東、西部遞減 D.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我國干濕地區劃分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填出左圖中字母所代表的干濕地區名稱 A ________地區 B ________ 地區
(2)若左圖中數字代號①和②代表影響我國的季風,則①應為 ________ (填風向)季風,來自印度洋;②為東南季風,來自 ________ 洋
(3)我國年降水量空間分布規律是從 _____ _______ 遞減
(4)(填字母)右圖中表示我國東西部人口密度分布不均的界線的是________ 表示我國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分界線的是________ 表示我國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分界線的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