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閱讀下列圖文資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現階段,我國人口再生產類型實現了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長的傳統型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長的現代型的歷史性轉變.
材料二據國家衛生計生委數據統計顯示,2013年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到2億,本世紀30年代中期將達到4億,占總人口的比例將從目前的 提高到
;勞動年齡人口開始減少,2012年比上年減少345萬人,預計2023年以后,年均將減少約800萬人.
材料三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了單獨兩孩政策﹣﹣一方為獨生子女的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這是新時期我國人口政策的重大調整完善,備受社會關注.
材料四中國人口分布圖(如圖)
(1)據圖說出我國人口分布的特點 .
(2)現階段,我國人口自然增長率較低,為什么我國每年新增的人口數量依然較大? .
(3)現階段,我國人口再生產類型實現了歷史性轉變,使得“世界70億人口日”的到來推遲了5年.這一轉變得益于我國把作為一項基本國策. .
(4)結合材料二回答:人口增長過慢,會給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帶來哪些問題? .
(5)我國實施單獨兩孩政策帶來的積極影響有(不定項項選擇).
A.有利于保持合理的勞動力規模
B.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C.改善家庭人口結構,促進家庭幸福與社會和諧
D.延緩人口老齡化速度.
【答案】
(1)人口分布不勻,東多西少
(2)人口基數大
(3)計劃生育
(4)人口老齡化嚴重,社會養老負擔加重.導致勞動力數量不足,影響社會可持續發展
(5)A,B,C,D
【解析】(1)中國人口地區分布不均.一般來說,以黑龍江省的黑河﹣云南省的騰沖線為界,東部地區人口多,西部地區人口少;此線以東人口稠密,面積僅占全國總面積的43%,人口卻占全國總人口的94%,此線以西人口稀疏,面積占全國總面積的57%,人口只占總人口的6%.(2)由于我國人口基數大,增長速度快,每年新增人口仍達1000多萬,在今后一段較長的時期內,人口總量還將持續增長.(3)20世紀自70年代初期我國大力推行計劃生育政策以來,全國大約少生了約4億人,人口過快增長的勢頭得到有效遏制,人口增幅逐漸下降.特別是近十年來,人口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明顯下降,使得“世界70億人口日”的到來推遲了5年.(4)人口增長過多過快,給社會經濟發展造成很大壓力,使居民的就業、居住、教育、醫療等問題難以解決,還有一部分國家則長期處于貧困狀態.而人口增長過慢,會引起勞動力短缺、人口老齡化及國防兵源不足等問題.(5)2013年11月15日,中央決定放開“單獨二胎”生育政策,即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可以生育兩個孩子.我國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以應對預計2025年后出現的人口老齡化、勞動力漸不足及社會負擔加重等問題,啟動實施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逐步調整完善現行的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所以答案是:(1)人口分布不勻,東多西少;(2)人口基數大;(3)計劃生育;(4)人口老齡化嚴重,社會養老負擔加重.導致勞動力數量不足,影響社會可持續發展;(5)ABCD.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某初中校園圖,校門面向正南方,回答問題.
(1)下列比例尺比較貼近該校園圖實際的可能是( )
A.1:100000
B.1:1000000
C.1:10000
D.1:10000000
(2)早晨,小明站在校園中央,若想看到初升的太陽,應該仰望( )
A.花壇那一側的上空
B.校門方向的上空
C.教學樓那邊的上空
D.籃球場的上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圖中A、B、C、D、E、F各點中,是鞍部的是 , 地處山谷的是 .
(2)若C點是山頂,則其海拔高度不超過米.
(3)若想到山頂C遠眺,BC、FC兩條線路中,登山較容易的是 , 判斷的依據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為中國地形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AB一線是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其中A山脈是 , B河流是;E是海;D河流是 .
(2)C山脈是 , 它是我國第二級和第三級階梯的分界線;F是盆地,該盆地已建設了十幾座大型的油氣田,并通過工程將這里的天然氣輸送到我國東部地區;G是高原,該高原最嚴重的生態問題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我國位于亞洲的 , 太平洋的 .
(2)我國瀕臨的四個海域中,屬于內海的是 .
(3)我國陸地面積約萬平方千米.
(4)我國領土的最南端位于 .
(5)北回歸線從東到西穿過的省區、、、(簡稱)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