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非洲的全名叫“阿非利加洲”,在拉丁語中意為“陽光灼熱”.非洲大體是一個起伏不大的高原,有“高原大陸”之稱.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位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廣袤區域,這是一片神奇而又充滿生機的土地.
材料二:在歷史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曾建立過一些文明國家,創造了絢麗多彩的文化.但是從15世紀起,歐洲殖民主義者相繼侵入,最初從掠奪黃金、象牙、香料開始,進而從事罪惡的奴隸貿易,把黑人綁架、擄掠運往美洲販賣.
(1)有“高原大陸”之稱的非洲主要有哪三大高原?
(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哪些自然氣候景觀?
(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很多國家經濟發展緩慢,出口初級農礦產品,進口工業制成品,根據材料二內容談一談形成此形象的歷史原因.
(4)你以為這些國家該如何改變“過分依賴初級農礦產品生產”的模式?
分析:非洲位于東半球的西部,東臨印度洋,西臨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及直布羅陀海峽與歐洲相望,東北與亞洲之間隔著狹長的紅海,并以蘇伊士運河為陸上分界.非洲有豐饒的資源,但經濟發展水平最低.
解答:解:(1)非洲大陸高原面積廣大,被稱為“高原大陸”,自北向南主要有埃塞俄比亞高原,東非高原,南非高原三大高原.
(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從北向南,依次出現熱帶雨林氣候、熱帶稀樹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和地中海氣候.
(3)長期的殖民統治,加上科技落后,人們文化程度低,資金缺乏,工農業的根基薄弱使非洲成為世界上經濟發展水平最低的一個洲.
(4)長期以來,非洲許多國家過分依賴某一種或幾種初級產品的出口,利潤低,價格波動大,在國際貿易中處于不利地位,為了改變這種狀況非洲應該發展民族工業,對初級產品進行深加工,要發展多樣化農業,并建立區域合作組織,爭取國際貿易利益.
故答案為:
(1)埃塞俄比亞高原,東非高原,南非高原;
(2)熱帶沙漠景觀,熱帶草原景觀,熱帶雨林景觀;
(3)殖民主義者長期的占領和瘋狂掠奪;
(4)應努力發展民族工業,發展多樣化農業,同時因地制宜進行產品加工,旅游或水產等產業的開發,使產品實現多樣化,經濟體制逐步多元化,以振興本國經濟.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非洲的地形、自然景觀、經濟概況等,從材料中獲取有價值的信息是解題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