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黃土高原”簡圖.完成下各題.
(1)山脈:A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
(2)河流: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黃土高原的地表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此特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簡要舉幾例綜合治理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主要從生物措施,工程措施,人類的活動等方面回答)
【答案】(1)太行山 秦嶺 烏鞘嶺 (2)黃河 (3)千溝萬壑、支離破碎 流水侵蝕 (4)調理農業生產結構,合理安排農、林、牧各業生產;采取植樹種草等生物措施,恢復地表植被;合理放牧;陡坡退耕還林還草,合理安排生產生活;采取打壩淤地,修筑梯田等工程措施,減少水土流失
【解析】
黃土高原位于長城以南,秦嶺以北,祁連山烏鞘嶺以東,太行山以西,是世界上黃土分布面積最廣的區域.長期的水土流失,形成了黃土高原溝壑縱橫的地表形態
(1)黃土高原位于長城以南,B秦嶺以北C祁連山烏鞘嶺以東,A太行山以西, 是世界上黃土分布面積最廣的區域。
(2)從圖中可知,河流P是我國的母親河-黃河,黃河中游流經黃土高原。
(3)流水的侵蝕作用,使黃土高原地區發生嚴重的水土流失,黃土高原的地表就形成了千溝萬壑、支離破碎的特征。
(4)治理黃土高原的措施:調理農業生產結構,合理安排農、林、牧各業生產;采取植樹種草等生物措施,恢復地表植被;合理放牧;陡坡退耕還林還草,合理安排生產生活;采取打壩淤地,修筑梯田等工程措施,減少水土流失。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亞洲沿 90°E 的地形剖面圖,讀下圖回答下列各題。
【1】據圖推測亞洲的地勢特征為( )
A. 中部高,四周低B. 中部高,東西低C. 中部高,南北低D. 西高東低
【2】據此我們可以推測亞洲北部河流的流向大致為( )
A. 自北向南B. 自西向東C. 自中部向四周D. 自南向北
【3】亞洲東部和南部的河流中,最終沒有注入太平洋的是( )
A. 湄公河B. 黃河C. 薩爾溫江D. 長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第五季》的三個拍攝地點,分別為甲:張壁古堡、乙:雨補魯村、丙:東庠島,三個地點景觀各具特色。根據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問題。
(1)圖二是沿甲地到乙地繪制的地形剖面圖,剖面圖是沿著___至___方向繪制的,由丙地向甲地降水量的變化規律是_____。
(2)圖二中的①是_____(山脈)。列舉此山脈的地理意義。_______
(3)下圖為乙地的常見民居——吊腳樓。據資料與所學知識,說明這種民居與自然環境的關系。_______
(4)乙地所在省區經濟落后,請你據資料及所學知識為乙地經濟發展提出合理化建議。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圖,回答下列各三個小題
【1】圖中的甲乙丙丁分別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稱是:
A. 青藏高原巴西高原恒河平原大西洋
B. 青藏高原阿拉伯高原恒河平原太平洋
C. 阿拉伯高原巴西高原印度河平原大西洋
D. 阿拉佰高原青藏高原印度河平原太平洋
【2】受地勢影響,亞洲河流
A. 呈放射狀流向周邊的海洋B. 呈環狀圍繞著青藏高原
C. 呈放射狀從四周流向中心D. 由東向西流
【3】下列河流注入太平洋的是
A. 葉尼塞河B. 恒河C. 長江D. 印度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寫出A點的經緯度
(2)C點位于B點的 方向.
(3)從東、西半球來看,C點位于 半球.
(4)在A、B、C三地中,春夏秋冬四季變化最明顯的是 地,所在的緯線圈最長的是 地,2015年6月22日這天,白晝最長的是 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北京時間2018年10月11日,印尼巴厘海(7.45°S,114.50°E)發生6.0級地震。
結合下圖,完成下列各題。
【1】關于圖中甲、乙、丙、丁四地的說法,你認為不正確的是
A. 此次地震的震中大致位于圖中的丙地B. 四地中,甲地所在的緯線圈最長
C. 四地均有陽光直射現象D. 四地中,最晚看到日出的是甲地
【2】印度尼西亞多火山、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A. 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碰撞擠壓B. 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碰撞擠壓
C. 亞歐板塊與美洲板塊碰撞擠壓D. 太平洋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碰撞擠壓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