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下圖,回答下列問題
(1)填出圖中字母所代表的干濕地區名稱:
A___B___C___D___
(2)塔里木盆地屬于干濕區中的___區;北京市屬于干濕區中的___區。
(3)圖中數碼①和②代表影響我國的夏季風,①為___季風,②為___季風,它們分別來自___洋和___洋。
【答案】
(1)濕潤區,半濕潤區,半干旱區,干旱區
(2)干旱區,半濕潤區
(3)西南,東南,印度,太平
【解析】
試題分析:
(1)按照降水量和蒸發量的對比關系,我國可分為濕潤區、半濕潤區、半干旱區和干旱區。由圖中干濕地區的位置可知,A是濕潤區,B是半濕潤區,C是半干旱區,D是干旱區。
(2)由圖可知,圖中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國的干旱區。北京市屬于我國的半濕潤區。所以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國的干旱區。北京市屬于我國的半濕潤區。
(3)我國深受季風氣候的影響,影響我國的季風分為冬季風和夏季風,冬季風從陸地吹向海洋,分為西北風和東北風,夏季風從海洋吹向陸地,分為西南風和東南風,由圖中季風的風向可知,①是西南季風,②是東南季風。西南季風來源于印度洋,東南季風來源于太平洋。所以①是西南季風,②是東南季風。西南季風來源于印度洋,東南季風來源于太平洋。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有關南極地區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有“高原大陸”之稱;
②儲存著大量的固體淡水資源;
③極端惡劣的氣候條件,使得南極地區幾乎沒有生物資源;
④11月至次年2月,是去南極科學考察的最佳季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各幅地圖比例尺最大的是( )
A.甲圖的比例尺是1:25000
B.乙圖的比例尺是1:300000
C.丙圖的比例尺是1:1000000
D.丁圖的比例尺是1:1000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南極地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南極地區周圍的大洋E__________G__________F__________
【2】科學考察站:A__D____其中沒有極晝極夜現象的是(填字母)。
【3】圖中距離南極大陸最近的大洲A是____________。
【4】如果我們有機會到南極進行科學考察,在環境保護方面應該做些什么?.
A.節約環保
B.防震抗災
C.防潮避暑
D.防風御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亞洲氣候圖,完成下列要求。K
【1】亞洲東部、南部分別瀕臨___洋和___洋。
【2】亞洲東部南部自北向南依次是⑤_____氣候、⑦_______氣候和④_______氣候。
【3】③和⑥兩種氣候類型有很大的差別,造成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是。
【4】①所在的半島為世界上最大的半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兩大河流示意圖,回答些列問題。
【1】長江和黃河都發源于_________高原,東流入海。從長江干流的流向可以推斷,我地勢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兩河豐富的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__(填“上”“中”或“下”)游河段,其中,長江因為水能豐富,素有“”之稱。
【3】下面描述屬于長江的有
A.注入東海
B.我國水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
C.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D.有凌汛現象
【4】)長江含沙量逐年增加,反映出長江中上游地區存在嚴重的______________(填生態環境方面問題)問題。
【5】上圖圖示“地上河”問題出現在黃河的_____________(填序號)河段,其形成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圖“我國地形類型構成比例餅狀圖”,圖中A、B、C所代表的三種地形類型約占全國總面積的2/3。關于這一地形特征對我國影響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利于大規模發展種植業、诶诨A設施建設
③在林業、牧業等方面具有優勢、茉诼糜螛I、采礦業等方面具有優勢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中國的疆域示意圖,完成下列各題。
(1)寫出圖中字母代表省區名稱
A__________G__________
(2)寫出圖中字母代表省區簡稱
E__________K____________
(3)寫出圖中字母代表省區的行政中心
I__________F__________
(4)鄰國:
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
(5)
海域:4____________海峽
(6)
我國面積最大的島嶼是______________。(填番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