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長江沿江帶”五城市分布示意圖,完成后面小題:
(1)經過圖中③城的南北鐵路干線是( )
A.京九線
B.京滬線
C.焦柳線
D.京廣線
(2)圖中工業(yè)中心與其主要的工業(yè)部門組合正確的是( )
A.①──汽車
B.②──輕紡工業(yè)
C.③──鋼鐵、輕紡
D.④──煤炭
(3)圖中城市,不是依靠河流而是依靠資源發(fā)展起來的是( )
A.①
B.②
C.④
D.⑤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四大地理分區(qū)簡圖,完成下面小題:
(1)被稱為“中華水塔”、“亞洲水塔”,很多大江大河發(fā)源于此,該地區(qū)是圖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2)圖中數字代號所代表的山脈,正確的是( )
A.①﹣﹣太行山
B.②﹣﹣秦嶺
C.③﹣﹣大興安嶺
D.④﹣﹣祁連山
(3)甲區(qū)域主要的糧食作物是( )
A.水稻
B.小麥
C.玉米
D.青稞
(4)乙區(qū)域無污染的新能源是( )
A.太陽能、油氣、地熱
B.太陽能、水能、煤炭
C.太陽能、水能、地熱
D.地熱、水能、石油
(5)丁區(qū)域自東向西減少的資源是( )
A.石油資源
B.水能資源
C.水資源
D.煤炭資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宜賓某中學地理課外學習興趣小組對非洲進行探究學習,如圖是該小組收集的部分資料.讀圖探究下列問題.
(1)非洲西臨洋,東北以蘇伊士運河為界與①洲相鄰.
(2)非洲的地勢特征是 .
(3)非洲氣候類型以(特殊緯線)為中心,呈南北對稱分布,其中分布面積最廣的是 . 尼羅河和剛果河相比較,流量較大的是 .
(4)乞力馬扎羅山(海拔 5895 米)被譽為“赤道雪峰”,形成該獨特自然景觀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
(5)圖丙中可以看出:非洲是礦產資源的寶庫,可供出口的礦產資源有(寫出一種),非洲還是世界上熱帶經濟作物的重要產地,其出口產品多以(初級農礦產品/工業(yè)制成品)為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圖是我國幾種民居示意圖的郵票,根據圖片信息完成后面小題:
(1)圖中反映江南水鄉(xiāng)民居的郵票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圖是我國幾種民居示意圖的郵票,為抵御濕熱和毒蛇猛獸而建造的民居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圖是我國幾種民居示意圖的郵票,民居④的建設主要是( )
A.便于拆遷移動
B.防御狂風暴雨
C.防范土匪侵襲
D.就地取材便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填寫省級行政單位名稱:
A
B
C
(2)字母D代表的經濟特區(qū)是 ,
與其毗鄰的是特別行政區(qū).我國
還有一個經濟特區(qū)也與特別行政區(qū)毗鄰,
這個經濟特區(qū)是 , 特別行政區(qū)是 .
(3)A省有我國著名的農產品出口基地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四種農業(yè)生產地區(qū)圖,回答下列問題.
(1)A地區(qū)的主要糧食作物是 , 主要油料作物是;
B地區(qū)的主要糧食作物是 , 主要糖料作物是;
A地區(qū)和B地區(qū)的分界線是 .
(2)C地區(qū)是我國的林區(qū),包括東北的林區(qū)和西南的橫斷山區(qū).
(3)D地區(qū)是我國的(農耕、牧)區(qū),包括西北內陸地區(qū)和青藏地區(qū),年降水量(大于、小于)400毫米,屬于我國(季風區(qū)、非季風區(qū)).區(qū)內的河流大多屬于(內河流、外河流).和是制約本區(qū)農業(yè)發(fā)展的最主要自然因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亞洲地形圖,完成下列要求.
(1)亞洲以山脈,烏拉爾河, , 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和海峽與歐洲為界.
(2)亞洲東面、南面、北面分別瀕臨洋,洋和洋.
(3)H半島是世界最大的半島,該地大部分地區(qū)屬于氣候.
(4)亞洲地區(qū)的氣候具有顯著的 , 和的氣候特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東南亞簡圖”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下列字母代表的大洲的名稱:A洲,該大洲最長的河流 是 , 唯一的發(fā)達國家是 , 人們根據地理特點把它分為六大單元、、、、、 .
(2)B洲.
(3)圖中E海峽的名稱是 , 該海峽位于島和島之間,位于十字路口的咽喉地帶.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