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臺灣省位于我國東南海域,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神圣的領土,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填出圖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稱:A________城市;B________海峽;C________港口。
(2)臺灣的水稻產區主要分布在什么區,這里種植水稻的有利條件是什么?
(3)臺灣是我國多地震的地區,其原因是什么?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東亞局部地區工業分布略圖,回答下列問題。
(1)A、B分別是________工業基地和________工業基地。比較兩地區位優勢,A工業基地的優勢是________,B工業基地的優勢是________。
(2)C所在國工業主要分布在________沿岸。
(3)簡要分析C所在國家發展工業的條件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中國地形圖和我國地勢三級階梯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我國地勢特征是___________,呈三級階梯狀分布,隨縣位于我國地勢第______級階梯上。
(2)字母D代表的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青藏高原,被稱為“_______________”。
(3)字母A、B所示山脈是我國地勢第二、三級階梯的分界線。其中,山脈A大致的走向是________;山脈B東面的地形區是________。
(4)圖中山脈G和淮河組成了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山脈G的名稱是________,請列舉該分界線的一項地理意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字母F所在的西北地區屬于_________氣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下面三幅關于黃土高原的圖,完成下列各題.
(1)黃土高原東起E__________山,西至烏峭嶺,北連內蒙古高原,南抵D_______(山脈)。
(2)黃土高原為我國_______________最嚴重的地區,其中自然原因有:植被_______________、降水_______________、土質_______________等。
(3)圖中A處為_______________,B處為_______________。(填寫省級行政區全稱)
(4)因黃土高原的大量泥沙匯入,使得___________河成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歐洲西部政區略圖,分析回答:
(1)寫出圖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稱:
海洋A ______ ;國家B ,首都為
(2)歐洲本部大部分地區屬于典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溫暖濕潤,有利于農業中的 ______ 業的發展.
(3)圖中從①到②到③,可以判斷降水量是逐漸 ______ (增加或減少).氣溫年較差逐漸______(增大或減。,這說明氣候自西向東 ______ 性越來越強(大陸性或海洋性).
(4)現代測量表明,圖中C海在不斷縮。腥祟A言,幾千萬年后,C海將會消失.請簡析C海消失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下列材料和圖,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摘自臺灣詩人余光中,《鄉愁))
附料二:我國局部區城圖(見下圖)
(1)詩中“一灣淺淺的海峽”指的是(____)
A.英吉利海峽 B.瓊州海峽 C.馬六甲海峽 D.臺灣海峽
(2)寫出圖中的地理事物:A________ 海;B________ 海;C________ 洋。
(3)臺灣旅游資源非常豐富,請寫出兩個著名的景點①________,②________。
(4)臺灣許多美稱與自然環境密切相關,請將下列相關項目用直線連接。
森林之海________A臺灣島西部平原土壤肥沃
東方甜島________B臺灣島 為山地,景觀垂直差異顯著
海上米倉________C臺灣島西海岸沙灘廣布,日照充足,雨日較少
東南鹽倉________D臺灣以熱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主,溫暖濕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日本簡圖”,回答問題。
(1)日本國土面積約37.8萬平方千米,人口卻有1.27億,它是個________(地廣人稀、地峽人稠)的國家。
(2)日本是一個南北狹長的島國,氣候具有明顯的________。
(3)圖中A區域是日本工業主要分布區,工業主要分布在________沿岸和太平洋沿岸。
(4)20世紀70年代以來,日本為投身經濟全球化的大潮,將經濟模式作出了由“商品輸出為主”向“________為主”的轉變。
(5)日本文化深受________的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