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下圖,回答小題。
1.圖中字母B表示的城市是
A.香港 B.澳門
C.深圳 D.廣州
2.關于港澳與內地聯系的敘述正確的是
A.港澳經濟發展與祖國無關
B.港澳主要靠位置優越,資源豐富
C.內地主要通過澳門與世界各地進行貿易往來
D.港澳與內地的合作是互惠互利,優勢互補
3.圖示地區“前店后廠”的地域分工與合作模式是指
A.港澳是“店”,珠江三角洲為“廠”
B.港澳是“廠”,珠江三角洲為“店”
C.港澳和珠江三角洲互為“廠”和“店”
D.珠江三角洲是“店”,祖國大陸是“廠”
1.B
2.D
3.A
【解析】
試題分析:1.圖中字母B表示的城市是澳門,與珠海相鄰,A為香港。
2.港澳經濟發展與珠江三角洲的合作,為“前店后廠”,港澳地區最大的貿易對象為大陸,港澳主要靠位置優越,政策優勢;內地主要通過香港與世界各地進行貿易往來,港澳與內地的合作是互惠互利,優勢互補。
3.港澳經濟發展與珠江三角洲的合作,為“前店后廠”,港澳是“店”,珠江三角洲為“廠”。
考點:本題主要考查珠江三角洲的知識。
點評:本題還可以考查珠江三角洲位于廣東省的東南部,珠江下游,毗鄰港澳,與東南亞地區隔海相望,海陸交通便利,被稱為我國的“南大門”。珠江三角洲地區是我國最早開放的地區。 1980年8月,在廣東省的深圳、珠海、汕頭和福建省的廈門設置經濟特區。1985年整個珠江三角洲被辟為經濟開放區,其中廣州市為沿海開放城市。之后海南全境全開辟為經濟開放區。對外開放的有利因素:(1)區位因素:毗鄰港澳,與東南亞地區隔海相望海陸交通便利。(2)人文因素:珠江三角洲地區是我國重點僑鄉之一,便于引進外資,發展經濟。(3)政策因素優惠。外向型的經濟:珠江三角洲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子和日用消費品生產出口基地之一。港澳與珠三角的經濟發展相互依賴,合作密切,創造了地域分工與合作的獨特模式——“前店(港澳)后廠(珠三角)”。這種模式充分利用兩地的互補優勢,實現了強強聯合,城鎮的發展。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2012-2013學年江蘇省南京市白下區八年級第二學期地理一模試卷(帶解析) 題型:單選題
讀下圖,回答小題。
【小題1】我國長江以北地區水資源短缺主要由下列哪些因素造成的
①水資源總量較少
②人口數較少
③水資源前景樂觀
④耕地面積較大
A.②③ | B.①③ | C.②④ | D.①④ |
A.減少長江以北地區耕地的面積 |
B.大力開墾長江以南地區的山地 |
C.控制長江以南地區的人口增長速度 |
D.盡快實施跨流域調水工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2012-2013學年江蘇省南京市白下區八年級第二學期地理一模試卷(帶解析) 題型:單選題
臺灣是祖國領土的一部分,臺灣島是個美麗的寶島。讀下圖,回答小題。
【小題1】關于臺灣的說法,正確的是
A.臺灣省包括圖中數字①代表的釣魚島 |
B.圖中數字②示意的是瓊州海峽 |
C.與臺灣隔海相望的③是江蘇省 |
D.臺灣島是我國的第二大島嶼 |
A.西部多平原,盛產大米 |
B.中部為山地,甘蔗種植廣泛 |
C.四周環海,處處產海鹽 |
D.全部位于熱帶,盛產熱帶水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2012-2013學年山東省濰坊臨朐新華中學初二下學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試卷(帶解析) 題型:單選題
讀下圖,回答小題。
【小題1】關于圖中甲、乙兩地敘述正確的是( )
A.甲乙面積相等 |
B.甲位于乙東南方向 |
C.甲圖比乙圖比例尺小 |
D.乙圖比甲圖內容詳細 |
A.全部在熱帶地區 |
B.全部在東半球 |
C.既跨東西半球,又跨南北半球 |
D.一年能接受兩次太陽直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2014屆福建省福州市八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讀下圖,回答小題。
1.我國東北平原主要的糧食作物是
A.棉花 B.甘蔗 C.小麥 D.水稻
2.該區域農作物熟制是
A.一年三熟 B.一年兩熟
C.兩年三熟 D.一年一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2012年初中畢業升學考試(福建泉州卷)地理(解析版)(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中國既是一個陸地大國,也是一個海洋大國,海域遼闊 ”。國家“十二五”規劃提出“推進海洋經濟的發展”。讀下圖,回答小題。
1.我國領土最南端在
A.黃巖島. B.釣魚島. C.曾母暗沙. D.海南島.
2.下列我國鄰國中瀕臨南海的是
A.菲律賓. B.日本. C.韓國. D.朝鮮.
3.今年5月9日,我國首座深水石油鉆井平臺正式開鉆。該平臺經緯度為(115.9°E,19.9°N),位于
A.渤海 . B.黃海. C.東海. D.南海.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