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日本是東亞島國,近年來有不少中國游客赴日本旅游購物。下圖為日本示意圖。
(1)日本首都是______,它是日本最大的城市。
(2)日本地形以山地和丘陵為主,_________(地形)大多分布于沿海地區。因日本位于板塊交界處,地殼不穩定,多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自然災害。
(3)中國游客選擇到日本旅游的主要原因為__________。
(4)日本的工業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簡述其原因。(至少寫出兩點)①__________②________。
(5)關于日本經濟發展特點的敘述錯誤的是(________)
A.工業技術落后
B.對外依賴性強
C.主要貿易對象有中國、美國、西歐和東盟等
D.出口的主要產品有汽車、電器、機械、化學制品等工業制成品
【答案】東京 平原 火山 地震 與我國隔海相望,距離近 海運條件好,便于原料、燃料的輸入和工業產品的輸出 是國內最大的消費地 A
【解析】
日本位于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部。領土由北海道、本州、九州、四國四個大島以及附近一些小島組成;日本的海岸線慢長,沿岸多島嶼、半島、海灣和天然良港。日本位于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地殼比較活躍,多火山地震;日本礦產資源貧乏,工業原料和燃料需要進口,國內市場狹小,工業產品需要出口,日本工業區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
據圖分析可知:
(1)東京位于日本關東平原中部,是日本的首都,是日本最大的城市,日本三大都市圈之一東京都市圈的中心城市。
(2)日本地形以山地和丘陵為主,山地和丘陵占總面積的71%,平原面積狹小,大多分布與沿海地區,其中面積最大的平原為關東平原,日本位于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地殼比較活躍,多火山、地震等自然災害,全球有十分之一的火山位在日本,危害較大的地震平均3年就要發生1次。
(3)近年來有不少中國游客赴日本旅游購物,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距離近,日本有豐富的旅游資源,文化和生活習慣和中國的相似等,但主要的原因是與我國隔海相望,距離近。
(4)日本的礦產資源貧乏,國內市場狹小,對外依賴性較強,日本工業集中在太平洋沿岸,日本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海運條件好,便于原料、燃料的輸入和工業產品的輸出,沿海城市和人口集中,是國內最大的消費地。
(5)日本工業高度發達,很多工業產品出口國外,主要貿易對象有中國、美國、西歐和東盟等,但該國資源缺乏,對外依賴性強,出口的主要產品有汽車、電器、機械、化學制品等工業制成品。故選:A。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南、北美洲氣候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北美洲跨寒、溫、熱三帶,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
B. 地形對北美洲的氣候影響不大
C. 南美洲熱帶范圍廣闊,寒帶缺失
D. 地中海氣候和熱帶沙漠氣候分布在大陸西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沿北緯32°地形剖面圖,完成后面小題:
【1】圖中反映出我國的地勢特征是( )
A. 東高西低 B. 北高南低 C. 中部高,四周低 D. 西高東低
【2】位于地勢第一級階梯上的地形區是( )
A. 黃土高原 B. 內蒙古高原 C. 云貴高原 D. 青藏高原
【3】該地勢特征對我國氣候的影響是( )
A. 夏季高溫 B. 冬季少雨 C. 便于海洋濕潤氣流深入內陸 D. 東部地區降水較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某地農業景觀圖,完成問題.
【1】該地的農業類型屬于( )
A.林業 B.漁業 C.種植業 D.畜牧業
【2】該景觀大面積出現在( )
A.內蒙古高原 B.長江中下游平原
C.華北平原 D.黃土高原
【3】圖中種植的作物是( )
A.小麥 B.油菜 C.水稻 D.棉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世界上很多地區的傳統風俗習慣等存在很大差異。讀下圖,完成下列各題。
【1】圖中能反映出阿拉伯人穿著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造成③、④兩地穿著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因素B.洋流因素C.海陸因素D.氣候因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所學知識對“歐洲西部及東南亞人們的飲食習慣”進行分析。
(1)歐洲西部居民餐桌上為什么常見牛羊肉、奶油、奶酪等食品?
(2)東南亞地區人們為什么多以大米為主食?
由于東南亞主要是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雨林兩種氣候類型,熱量充足;在許多河流下游的沖積平原地區,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很適合種植糧食作物 ,并且產量很大。
結論:由此可見,一個地方人們的飲食習慣主要與當地的 (至少寫出兩點)等地理環境因素有關。
(3)甲是 海峽,它被稱為“海上生命線”。簡要說明該海峽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至少寫出兩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