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該圖所示為東西半球中的______半球。
(2)經線a是東西半球的分界線,它的經度是______,緯線b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線,它的名稱是______。
(3)圖中A、B、C、D、E五個位置,有極晝極夜現象的是______所在位置
(4)圖中,D點在A點的______方向
(5)寫出B點的經緯度______
【答案】
(1)東
(2)20°W
(3)C
(4)正西
(5)20°N,20°E
【解析】
試題分析:
(1)讀圖可知,根據大洲的輪廓判斷,圖中主要分布有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據此可知,該圖所示為東西半球中的東半球。
(2)東西半球分界線是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20°W以東、160°E以西為東半球,20°W以西、160°E以東為西半球。該圖是東半球,因此,經線a是20°W。緯線b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線,它的名稱是赤道,度數是0°。
(3)極晝和極夜現象是南北極及其附近地區的一種自然現象,南北緯66.5°是出現極晝、極夜現象的最低緯度,所以把這兩條緯線稱為極圈。因此,圖中A、B、C、D、E五個位置,C位于南寒帶,有極晝極夜現象,氣候終年寒冷;A、D位于北溫帶,既無陽光直射也無極晝極夜現象,四季變化明顯;B、E位于熱帶,有陽光直射現象,氣候終年炎熱。
(4)圖中,D點和A點都位于同一條緯線上,根據“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判斷,圖中D點在A點的正西方向。
(5)讀圖可知,B點位于北半球,故其緯度為20°N;B點位所在經線位于0°經線以東,其經度是20°E。所以,圖中B點的經緯度是(20°N,20°E)。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北半球人口分布”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①地人口老齡化問題嚴重
B.②地人口主要為黃色人種
C.③地人口稀疏是因為位于寒帶的極地附近
D.中低緯度沿海地區人口密度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放眼“一帶一路”感知地理差異,讀材料一和材料二,結合“一帶一路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一帶一路”指的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其貫穿亞歐大陸,東邊連接亞太經濟圈,西邊進入歐洲經濟圈。
材料二:2016年5月中旬印度遭受了創紀錄的高溫侵襲,極值氣溫突破51℃,從4月開始,印度因高溫死數不斷增加。
(1)一艘遠洋貨輪沿“海上絲綢之路”從鹿特丹返回中國,5月份到達孟買時,這里的高溫天氣讓人無法忍受,結合材料二和孟買氣溫降水資料圖說明該地的氣候類型是 ,該氣候的特點是 。
(2)讀南亞地形圖可知,南亞自北向南分為三大地形區:北部是B 山脈,中部是A 平原和印度河平原,南部是C___ ____高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古人在一篇游記中寫道:“登高南望,俯視太行諸山,晴嵐可愛。北顧但寒沙衰草……”結合下圖,回答下列各題。
【1】圖中數碼①代表的山脈是( )
A. 秦嶺 B. 陰山 C. 天山 D. 燕山
【2】氣候正常年份,圖中甲地1月份的平均氣溫可能是( )
A. 5 ℃ B. 8 ℃ C. 16 ℃ D. -3 ℃
【3】古人游記所記載“北顧”的是我國某高原的深秋景色,該高原主要的土地利用類型是( )
A. 林地 B. 草地 C. 旱地 D. 水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馬六甲海峽航線”示意圖,讀后回答:
(1)馬六甲海峽位于________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溝通了太平洋和________洋。
(2)馬六甲海峽被日本視為"海上生命線"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貝的家鄉位于我國黃土高原地區的陜西,當地常常能聽到高亢、豪放、激越的秦腔,但往往是只聞其聲,不見其人。這可能是因為黃土高原( )
A.冰川廣布,雪峰連綿 B.地勢平坦,一望無際
C.支離破碎,溝壑縱橫 D.山嶺眾多,山高谷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分布民族數目最多的省區分別是( )
A.壯族、云南省 B.回族、寧夏回族自治區
C.蒙古族、內蒙古自治區 D.壯族、廣西壯族自治區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