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下列關于我國地理位置及疆域的說法,正確的是
A.領土大部分位于北溫帶,小部分位于熱帶,缺失寒帶。
B.東臨太平洋,是世界上海岸線最長的國家。
C.南北跨緯度近50度,領土最南端位于海南島
D.自北向南依次瀕臨黃海、渤海、東海和南海 。
【2】下列國家在我國東面并與我國隔海相望的是
A.俄羅斯 B.日本
C.菲律賓 D.印度尼西亞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面幾幅圖,回答下列問題。
(1)①②分別屬于耕地中兩個不同的類型,試分析其差異的原因。(從所處的溫度帶和干濕地區兩方面分析)
(2)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出發,土地利用類型④地最適合發展的農業部門是_______。
(3)今年5月下旬,山東某地農機手駕駛收割機到安徽,湖北參加麥收,隨后又到河南收割,然后在北上,這樣做的主要原因是安徽、湖北、河南三省 ( )
A.小麥成熟早 B.小麥種植面積大
C.降水豐沛 D.人口少,收不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等高線圖,回答下列問題。
⑴地形名稱:甲 ,丙 。
⑵A位于B的 方向 ,相對高度為 米。
⑶小河的流向大致為 。
⑷從C、D兩處爬到A處,比較省力的是 處,原因為 。
⑸在分層色地形圖上,A處用 顏色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甲和圖乙,回答下列問題。
(1)圖甲所示國家地跨兩大洲,圖甲中數字①②屬于兩大洲分界線的是________________,圖甲中A地所在的地形區名稱是______________。
(2)圖乙所示國家是一個群島國家,圖乙中字母B所在島嶼的名稱是________島,圖乙中C工業區分布在該國的________沿岸地區。
(3)圖甲和圖乙所示國家鋼鐵工業都很發達,發展條件各有優勢,據圖示信息比較分析,圖甲所示國家發展的優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圖乙所示國家發展的優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澳大利亞礦產資源分布示意圖,據圖回答下面小題。
【1】圖中信息能夠說明澳大利亞的礦產資源具有的特點是( )
A. 種類多 B. 儲量大
C. 品質優 D. 埋藏淺
【2】課堂上,老師指著圖說:“通過該圖可以看出,澳大利亞礦產資源十分豐富。”可是小剛覺得,僅憑該圖就說明澳大利亞礦產資源十分豐富證據不足,還應該補充相關資料。這種資料應該是( )
A. 各種礦產的儲量 B. 各種礦產的產量
C. 各種礦產的出口量 D. 各種礦產的冶煉加工量
【3】根據澳大利亞礦產資源的優勢,下列工業部門中,應該大力發展的是( )
①宇航工業 ②電子工業
③鋼鐵工業 ④有色金屬冶煉工業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列二幅圖,完成下列問題:
(1)東南亞位于_______(填“低”“中”或“高”)緯度地區,由______半島和________群島組成,該地區的馬六甲海峽溝通了太平洋和_________洋。
(2)北回歸線穿過中南半島的_____部(填北、中、南),因此中南半島大部分位于_______帶。
(3)東南亞氣候濕熱,因此各國普遍種植的糧食作物是__________________。
(4)中南半島北部地勢高峻,高山和大河由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間、_________的特點。
(5)中南半島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是_______河,半島上主要城市的分布特點是___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地形圖,填出下列部分字母、數字所代表的地形區名稱:
山脈:③ ,④ ,⑦ ,⑧ ;
盆地:A ,C ;
高原:B ,D ;
平原:F ,G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面左圖是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右圖是同一地點陰天和晴天的晝夜溫度變化示意圖。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導致全球變暖,其原理與左圖中哪些數字代表的含義有關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2】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①是近地面大氣的主要直接熱源
B.④表示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
C.a表示陰天的晝夜溫度變化
D.b天氣與a天氣相比,白天①更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板塊構造圖,回答下列問題。
【1】有關板塊構造學說的說法正確的是
A、海洋和陸地的分布是固定不變的
B、地球表面由整體的一個板塊構成
C、板塊與板塊的交界處地殼比較穩定
D、板塊交界地帶,火山、地震頻繁
【2】板塊構造學說認為
A、地球的巖石圈是由七大板塊拼合而成的
B、板塊內部穩定,不會發生火山、地震
C、板塊的交界處,地殼活動比較頻繁
D、我國的西南地區處在環太平洋地震帶上
【3】下列哪些現象是由于板塊的擠壓作用形成的
A、喜瑪拉雅山脈 B、華山
C、東非大裂谷 D、紅海不斷擴張
【4】當發生地震時,正確的避震方法是
A、立即收拾東西
B、立即逃跑或跳樓
C、立即打電話或告訴家人,然后再跑
D、立即躲在堅固的家具或桌椅底下,就地避震后,再有秩序地撤離
【5】2014年 8月3日,在云南省昭通市魯甸縣發生6.5級地震(圖中S東南處)。云南魯甸發生大地震的原因是
A、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交界處,地殼活躍
B、印度洋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交界處,地殼活躍
C、印度洋板塊與南極洲板塊交界處,地殼活躍
D、非洲板塊與亞歐板塊交界處,地殼活躍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