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氣候上四季變化最明顯的是 ( )
A. 熱帶 B. 溫帶
C. 寒帶 D. 兩極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某區域等高線地形圖,完成下列問題。
(1)圖中①②③處在山脊線上的是 , 三地海拔最高相差米。
(2)甲處山體部位的名稱是。
(3)圖中河流干流的大致流向是。
(4)甲乙兩地的圖上距離是5厘米,實地距離是。
(5)在山區公路建設中,陡坡段增加“之”字狀彎曲,原因是。
(6)圖示地區主要地形是( )
A.丘陵
B.高原
C.山地
D.平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兩極地區圖和資料,回答下面小題。
【1】關于兩極地區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A為北極地區,B為南極地區
B. A地區的代表動物是北極熊,B地區的代表動物是企鵝
C. 影響AB兩地區氣溫差異的主要因素是海陸和地形因素
D. 長城站在羅斯海新站的西北方向
【2】極地地區是天然的實驗室,對此描述正確的是( )
①兩極地區緯度高、氣溫低,但是B地區比A地區更冷
②酷寒、干燥、烈風是B地區的氣候特征
③由于降水量少,兩地區的淡水資源都不豐富
④兩地區都有巨大的科考價值,我國在建的羅斯海新站沒有極晝極夜現象
⑤一輪船從長城站出發按順時針環繞B地區一圈,依次經過了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⑥由于人類活動,極地地區生態環境承受壓力大
A. ①③⑤⑥B. ①②④⑥C. ②④⑤⑥D. ①②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疆域遼闊,有著漫長的海岸線和陸上疆界,是個海陸兼備的國家。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下列關于我國地理位置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主要位于73°E到135°E之間 ②主要位于4°N到73°N之間 ③亞洲東部 ④太平洋西岸 ⑤北西南分別鄰俄羅斯、蒙古、哈薩克斯坦和印度等國家 ⑥大部分位于北溫帶,小部分位于熱帶,沒有寒帶 ⑦全部位于北半球、東半球
A. ①②B. ①②③④⑤⑥⑦C. ①②⑥⑦D. ③④⑤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季風氣候顯著,雨熱同期,有利于農作物生長 ②位于北溫帶和熱帶,熱量比較充足 ③利于發展海洋事業 ④利于同陸上國家交往 ⑤利于開發海洋資源
A. ②③④⑤B. ①②③④⑤C. ③④⑤D. ①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長江、黃河干流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1】關于兩條河流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黃河流入黃海,長江流入東海
B. 兩條河流上、中游分界點都在地勢第二、三級階梯交界處
C. 圖中所示的水利樞紐工程都在地勢第二、三級階梯交界處附近
D. 圖中所示的水利樞紐工程主要功能都是防洪
【2】黃河流經黃土高原,該地區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是( )
A. 引河水灌溉,擴大糧食種植面積B. 大力發展煤、石油等礦產的開采
C. 采取措施治理水土流失,合理采礦D. 引進良種山羊,增加放牧牲畜數量
【3】圖中,有“塞上江南”之稱的河套平原種植業發達,影響其發展的關鍵因素是( )
A. 熱量B. 技術水平C. 勞動力D. 水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黃土高原示意圖”,完成下列要求。
(1)寫出字母代表的地形名稱。
A.山脈;B.(山脈);C.高原;D.河
(2)寫出數字代表的省級行政區域。①;②。
(3)黃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區。從溫度帶看,屬于帶;從四大區域位置看,位于地區;從階梯位置看,位于我國地勢的階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印度和巴西同為“金磚國家”,在國際政治、經濟事務中都發揮著重要作用。
讀下圖完成下列各題。
【1】關于兩國自然地理特征相同點的描述,正確的是
A. 位于東半球B. 海陸兼備的國家C. 熱帶雨林面積廣大D. 地形以山地、高原為主
【2】關于兩國社會經濟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A. 人口、城市都集中分布在東南沿海B. 巴西的農業主要分布在亞馬孫平原
C. 印度IT業發達,是軟件出口大國D. 兩國之間的政治、經濟商談稱為“南北對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1“中國區域圖”完成有關問題。
(1)C區與D區的劃分界線是。我國的首都北京位于區。(填字母)
(2)A區中有我國最大的內流河,是河。
(3)確定C區與D區分界線的主導因素是。確定A區與C區分界線的主導因素是確定B區為一個獨立的區域的主導因素是。
(4)在能源的儲藏和利用方面,天然氣和石油豐富的是區,太陽能和地熱能豐富的是區,水能豐富的是區,煤和石油豐富的是區(填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