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我國農業東部和西部的差異,主要以______mm年降水量線為界,西部地區天然草場廣布,農業中的________(農業部門)地位重要,那里有我國的四大牧區:①_________牧區,②_________牧區,③________牧區,④________牧區。
(2)東部地區的半濕潤和濕潤的平原地區以______(農業部門)為主;沿海地區是我國________基地(農業部門),南方地區淡水漁業發達。
(3)字母___代表的平原,小麥、玉米種植很普遍,也是全國重要的______產地(油料作物)和三大棉區之一,大多兩年收獲三次,有的地方還可以一年收獲兩次。字母C代表的平原地勢低平,這里種植_______(糧食作物),也種植棉花、油菜等農作物。一年當中,可收獲兩次或者三次呢!字母___代表的平原受氣候條件限制,大部分地區一年只收獲一次。種植的小麥、玉米、大豆品質優良。同時,這里還是有名的______(糖料作物)基地呢!
【答案】400 畜牧業 新疆 西藏 內蒙古 青海 種植業(耕作業) 海洋漁業 B 花生 水稻 A 甜菜
【解析】
(1)我國農業的東西部差異主要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線為界,西部天然草場廣布,農業以畜牧業為主,有我國四大牧區,分別是①表示的新疆牧區,②表示的西藏牧區,③表示的內蒙古牧區和④表示的青海牧區。
(2)東部地區的半濕潤和濕潤的平原地區以種植業為主,沿海地區是我國海洋水產養殖基地,南方地區淡水漁業發達,尤其是長江中下游平原。
(3)字母B代表的華北平原,是我國玉米、小麥的重要產區,也是我國花生的重要產地;字母C代表的是地勢低平的長江中下游平原,除種植水稻以外,也種植棉花、油菜等農作物;字母A代表的是我國三大平原中緯度最高的東北平原,這里熱量不足,農作物的熟制只有一年一熟,是小麥、大豆、玉米重要產區,也是甜菜的重要產地。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中國四大地理區域分布圖,完成下列問題。
(1)A 、D兩區域之間的分界線大致與我國1月 _____℃等溫線、______mm年等降水量線重合。
(2)B區域的自然環境特征是______;在本區域有我國最長的內流河是________河。
(3)C區域的自然環境特征是_____;本區域是______(少數民族)的聚居地。
(4)根據“北京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說出北京的氣候特點:________。
(5)在橫線上填出各景觀所在的地理區域名稱。
a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 c __________ d 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因地制宜,合理分布”的原則,下列搭配合理的是( 。
A.秦嶺淮河以北的地區適宜發展林業
B.我國南方丘陵、山地適宜發展林果業
C.長江中下游地區應大力圍湖造田,擴大商品糧基地
D.西北地區應退耕還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亞洲季風來源示意圖”和“南亞盛行風向及降水量分布”,完成下列各題。
【1】南亞的降水主要來自于( )
A. 東南季風B. 東北季風C. 西南季風D. 西北季風
【2】南亞的氣候特點是( )
A. 全年高溫多雨B. 全年溫和濕潤
C. 全年降水有旱、雨兩季之分D. 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濕潤
【3】南亞西南部地區降水集中,主要原因是( )
A. 西南季風的影響B. 海陸位置的影響
C. 山地背風坡的影響D. 東北季風的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日本和印度農作物及工業分布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兩國中,與中國陸地接壤的是_____,與中國隔海相望的是_______.
(2)日本工業區主要分布在_____沿岸及瀨戶內海沿岸,其主要的原因是______。(任意答一點即可)
(3)兩國家都適宜水稻種植,其共同的有利條件是_________。
A.以平原為主,地形平坦 B.高科技的機械化耕作
C.雨熱同期的季風氣候 D.人口較多,勞動力廉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們每天自東方迎來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黃昏的落日,這是由于
A.地球自西向東公轉
B.地球自東向西公轉
C.地球自東向西自轉
D.地球自西向東自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下圖是我國部分地區降水分布圖,據圖回答問題。
【1】歸納由E到F的降水分布規律,正確的是( 。
A. 逐漸減少 B. 逐漸增多 C. 多→少→多 D. 少→多→少
【2】E地降水較多的主要原因是( 。
①受日本海和黃海的影響
②受大興安嶺的影響
③受小興安嶺的影響
④受長白山脈的影響。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3】從宏觀上看,A→B→C的土地利用類型變化規律與事實大致吻合的是( )
A. 耕地→林地→草地 B. 耕地→草地→林地 C. 林地→耕地→草地 D. 林地→草地→耕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