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某城市“熱島效應”示意圖,回答小題。
(1)關于“熱島效應”的影響,敘述正確的是( )
A.減小了污染的范圍
B.提高了市區的溫度
C.改善了郊區的空氣質量
D.降低了市區的污染程度
(2)可以減弱“熱島效應”的措施是( )
A.在市區建設高層建筑
B.在郊區興建商業中心
C.在市區增加綠地面積
D.在郊區建設工業園
【答案】
(1)D
(2)C
【解析】(1)熱島效應是由于城市溫度比郊區高,近地面氣流上升,在高空形成高壓,致使高空中空氣由市區流向郊區,郊區溫度較低,使得氣流下沉,在近地面形成高壓,使近地面氣流由郊區流向市區,形成一個熱力環流。熱島效應城市氣流在高空中流向郊區,擴大了污染范圍,惡化了郊區的空氣質量,所以A、C錯;熱島效應導致近地面氣流從郊區流向城市,反而降低了市區溫度,所以B錯;故選:D。
(2)在人口密度大、工業集中的城市,往往中心城區的氣溫比郊區高,風速比郊區小,上升氣流顯著,霧和低云增多,產生“熱島效應”。影響局部地區氣候,如人工造林、增加綠地面積、修建水庫和灌溉工程,可以使當地氣溫的變化趨于緩和。提倡“低碳”生活,少用化石燃料,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可減弱熱島效應。而在市區建設高層建筑、在郊區興建商業中心和在郊區建設工業,則可能使當地氣候惡化,“熱島效應”增強。故選:C。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四城市降水量柱狀圖”和“中國干濕地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四城市年降水量由多到少排列的順序是廣州、、、哈爾濱。四城市年降水量的季節分配(均勻、不均勻),多集中在5﹣9月份。
(2)由此可知,我國降水的空間(地區)分布從向逐漸遞減,時間分配(季節)降水多、(季節)降水少。
(3)填出圖中字母代表的干濕地區名稱。
A:地區; B:半濕潤地區; C:地區; D:干旱地區;
(4)干濕地區BC之間的分界線大致是mm等降水量線,此線與我國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分界線大體一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東部某學校研究性學習小組到野外考察。下圖為考察區域的地形圖,虛線所示為考察線路。讀圖回答下面小題。
【1】該地考察線路的高差可能是
A. 450米B. 500米C. 550米D. 600米
【2】下列描述可能與實地情況相符的是
A. ①地附近的河流從西南流向東北B. ②地坡度最陡
C. ③地分布有茶園D. ④地是觀賞瀑布的最佳位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浙江桑蠶文化是中國桑蠶文化的代表,但近年來,當地老百姓更愿意發展苗木、花卉等高效農業,桑蠶面積、養殖量、蠶繭產量連續7年滑坡,使浙江桑蠶養殖業陷入困境。圖為浙江省簡圖和浙江南部某地農業生產結構示意圖。
回答下面小題。
【1】浙江省的簡稱是
A. 浙B. 皖C. 蘇D. 贛
【2】浙江省桑蠶養殖地區在
A. 東部地區B. 南部地區C. 中部地區D. 北部地區
【3】當地老百姓更愿意發展苗木、花卉等高效農業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A. 市場B. 降水C. 氣溫D. 地形
【4】浙江南部某地農業發展過程中可能帶來的生態問題是
A. 全球氣候變暖B. 土地荒漠化C. 水土流失D. 酸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我國某地區的河流圖,回答下面小題。
【1】該地區河流的水文特征是
A. 夏季流量小B. 補給以雨水為主
C. 流量季節變化小D. 流量年際變化小
【2】影響該地區城市分布的主導自然因素
A. 氣候B. 水源C. 地形D. 土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四大地理區域圖,回答下列問題。
(1)A、B兩區域之間的分界線是嶺—河。
(2)B區域的主要植被類型是( )。
A.針葉林
B.針闊混交林
C.落葉闊葉林
D.常綠闊葉林
(3)C區域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4)D區域城鎮最多見的房屋是( )。
A.蒙古包
B.碉房
C.茅草屋
D.和屋
(5)我國的四大地理區域中面積最小的是(填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8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是改革開放 。
A. 20周年 B. 30周年 C. 40周年 D. 50周年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