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圖所示山地為甲、乙兩條河流的分水嶺,由透水和不透水巖層相間構成。在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該山地被破壞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復,隨之河流徑流量發生了變化,河流徑流的年內波動也減緩了。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森林植被被遭破壞后,河流徑流量年內波動強烈,是由于
A. 降水更多轉化為地下水 B. 降水更多轉化為坡面徑流
C. 降水變率增大 D. 河道淤積
【2】森林植被恢復后,該山地的
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徑流增加 ③蒸發(騰)量增加 ④地下徑流增加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如果降水最終主要轉化為河流徑流,那么森林植被被破壞后,甲、乙兩條河流徑流量發生的變化是
A. 甲增加,乙減少,總量增加 B. 甲減少,乙增加,總量增加
C. 甲增加,乙減少,總量減少 D. 甲減少,乙增加,總量減少
【答案】
【1】B
【2】C
【3】D
【解析】
【1】植被具有涵養水源的功能,森林植被破壞后,地表植被涵養水源的能力下降,下滲和地下徑流減少,降水多數轉化為地表徑流,且地表徑流匯流速度加快,雨季快速匯入河流,導致河流徑流量大增;而旱季時河流因缺少地下水補給而徑流量大減,因此導致河流徑流量的變化增大,故選B。
【2】植被恢復后,蒸發(騰)量增加,地表植被保持水土的能力增加,地表水下滲作用增強,地下徑流增加,地面徑流減少。故選C。
【3】森林植被恢復后,涵養水源的能力增加,增加下滲量,地表徑流減少,地下徑流增多,因而甲、乙兩條河流徑流量總量減少,巖層向乙河傾斜,雨水下滲到透水巖層后,傾斜匯入乙河,乙河徑流量增加,而甲河徑流量減少,故選D。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泰安市某校初二學生利用暑假組織“探究家鄉生態美”的實踐活動。下圖是同學們實地測量并繪制的該市某區域示意圖和基地附近等高線地形圖。根據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比例尺用數字式表達為 。
(2)據圖可知,丙村莊位于甲村莊的 方向。
(3)該區域的村莊分布規律為 。
(4)同學們發現實踐基地正好位于 邊緣,為提醒游客注意安全,他們設立了警示牌:此處危險,請勿靠近!
(5)甲、乙、丙、丁四村需要合村并點,選擇的最佳位置是 村。因為該村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我們濱州市的說法,正確的是
A.地處華北平原,瀕臨黃海
B.屬于我國重要的棉花產區,棉紡織工業發達
C.地處黃河沿岸,一遇大雨,大量泥沙隨水流入黃河
D.沾化冬棗、鄒平的大明湖、濱城孫子兵法城全國聞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為建設生態文明,我國大力開發風能等清潔能源。風電建設成本高于煤電、水電。2009年5月,甘肅酒泉有“陸上三峽”之稱的1000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建設項目獲國家批準,其中的80%集中在被稱為“世界風庫”的瓜州縣。下圖示意瓜州等地年大風(≥ 8級)日數。
(1)分別與煤炭、水能相比,指出開發風能的優勢。
(2)說明瓜州建設大型風電場有利的自然條件。
(3)分析瓜州建設大型風電場的不利區位條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中,由南向北排列順序正確的是( )
A.70°N 40°N 20°S 30°S
B.30°S 40°S 50°S 60°S
C.10°N 20°N 30°N 40°N
D.90°N 90°S 80°N 20°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地理探究:新疆是世界第三大番茄醬產區,產品銷往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量居世界之首.在新疆出口的番茄制品中,初級粗加工產品占總量的80%以上,終端產品依然較少,且絕大多數出口歐盟、日本和東南亞等國.由于出口數量激增和出口市場過于集中,國內企業的低價出口戰略對其他傳統番茄醬出口國產生了較大的沖擊,一度引起這些國家的關注和不安.
世界主要番茄醬生產國原料品質情況和2010年價格比較表
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新疆最突出的氣候特征是______,因此影響新疆番茄種植的主導因素是______.
(2)為什么新疆番茄品質高?請從自然因素方面說明原因:______.
(3)結合材料,簡述新疆番茄產業的優勢和存在的問題: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